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_作者:燕七雪(63)

2018-03-05 燕七雪

  这样的孩子正是要上学的年纪,却还在村里玩耍着。

  南城村离杭城就三里多地,算是城郊了,村子也不小,竟然没有村塾。

  她问过江虎子,是因为南城村没有出过能开塾的读书人,从外面请,耗费太大,也没有哪个读书人愿意窝在村子里,都忙着考科举呢。

  但隔壁的江夏村却有个乡试十多次失败的老秀才,在家培养儿子读书,顺便开了村塾,收着二十多个学童。

  这还是各村增加束修的情况下才勉强收的,不然人家放话十个足矣。

  因此农家孩子读书难是很大问题,能出来一个读过几年书的,都算文化人了。

  而南城村现在还有那边上学的人也有,比如村长的第二个孙子就在上学,准备考童生呢。

  王翠花的两个兄弟也在,陈家还有几个子弟。

  这都是村里供得起的人家,像江虎子上了几年就没上了,这样情况的人家很多。

  “那我教你们读唐诗可好?”丁石头见村童们有的在点头、有的在摇头、有的一脸茫然,便提议道。

  “好!”大家异口同声,眼睛都闪闪发亮。唐诗什么的,他们可听大人说过了,听说会背唐诗的人都很厉害。

  见大家积极性很高,丁石头也很开心。

  将和好的包子馅交给小福姐妹,洗干净走便走去篱笆那边,跟他们讲解是什么诗,说的是什么意思,然后一句一句地教起来。

  正文 第82章 奖励

  她教的是《锄禾》,因为讲的就是农夫的故事,又被她仔细解释过,孩子们读起来就仿佛在眼前看到一幅幅形象的画面。

  都是自己熟悉的,因此几遍之后就能自己背了。

  等包子出蒸,她打来一盆水,一边让大家挨个洗手、背《锄禾》,一边就把包子拿出来,背好了就奖励一个包子。

  得到包子的孩子心花怒放地站到旁边吃去了。

  小福姐妹还在不停地做包子,曾经他们也想在街边摆摊卖包子,但老大说,这个赚得不多还辛苦,遇到吃霸王包的还不敢得罪。

  毕竟他们在城里没有根基。

  因此他们也就是自己做来吃吃,不过最方便的还是做面疙瘩汤,有时老大还会做拉面、刀削面给他们吃。

  摘槐花的少年回来了,包子也多了一个馅品,不断上蒸。

  丁石头又教村童们数数,从一到十、从十到一,不但数,还拿了一根细柴在地上写给他们看。

  诗的文字复杂,不正经教很难让他们学会,但这几个数字就不同了。

  大家学会了就在丁石头的手掌心写出来,写对了再奖励一个包子。

  “好啦,两个包子,一首诗,十个数,回家自己练习不要忘记了哟。”丁石头给大家做了总结,就让他们赶紧回家去。

  这会儿还没到中午,这些村童们到是吃饱饱喜滋滋地离开了,他们几个却累得手都酸了。

  总算将所有的面都揉了出来,妇人们赔来的鸡蛋全部用上了,生包子全部上蒸,放不一的就搁在案桌上。

  一批一批地蒸。

  丁石头正在掀蒸笼查看哪格包子熟了,就听见远处村道上传来马蹄声,心中顿时一跳,不会他们又折回来了吧?

  抬头一看顿时松了一口气。

  “老大!丁点和虎子哥回来了!”

  “老大!他们会马车回来的!”

  铃铛姐妹正抱柴过来,看见立刻大声喊了起来。

  那边少年们见了也喊了起来,大家都知道今天虎子哥和丁点进城去了。

  “老大,一切顺利。”丁点等马车停下立刻跳了下来,跑到丁石头面前低声汇报情况。

  那边江虎子和伙计把马车套上篱笆桩,就拿了箩筐和抬称过来。

  丁石头立刻打开杂屋的门,让他们进去过称,又把门关上了,挡在门前。

  少年们本来好奇想过来看什么情况,见这阵仗连忙又回去干活,只是不时看过来。

  丁点刚才将情况简单说了一遍,因此过称的事依然交给他和江虎子。

  没多久几只加盖箩筐就搬了出来,丁石头帮着搬,在马车上堆好绑了麻绳之后,伙计二话没说就赶马车离开。

  丁石头只来得及拿了两个包子给他。

  “我先回去。”江虎子看了丁石头一眼,也迅速跳上马车。

  好奇的人更加好奇了,这什么买卖神神秘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