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一点木耳、荠菜,卖不了多少钱,还要跑断腿。”丁石头敷衍着。
正文 第108章 多嘴
“那到是,我这几天虽然做成了买卖,但这脚都走得长水泡了,比下田还辛苦。”
李文氏感同身受,理解地应和,她走了过来,朝丁家的背篓、箩筐里都瞄了一眼,果真都是木耳。
“这干木耳拿到集上也能买几文钱一斤呢,你可别都留着家里吃。”李文氏提醒丁石头,算是很仗义了。
“能卖几文?”丁石头恍然看向李文氏,目光亮了几分。
“你不知道?真是傻孩子,这木耳晒干可就不重了,五文都算便宜的,只不过刚过冬的木耳正是疯长的时候。”
“卖的人多了,喊不起价,遇到厉害的婆娘,还要还个一、两文呢,就看你愿不愿意贱卖了。”
“五文也不少啦,那我多攒一些,反正能放,哪天都好卖。”
丁石头连忙应和她的话,但并不想就此和她聊上天,而是立刻扭头朝三姐妹看过去:“你们赶紧地摘,说不定就把摆席的钱赚到了。”
三姐妹声音清脆地答应着,也纷纷摆出“我很忙请不要打扰我”的姿态。
见他们这般,李文氏心里有些懊恼,她多嘴说什么呢,这下不是多了个竞争对手了吗。
但见丁家真的在摘木耳,话也说得清楚了,当下也懒得再耽搁时间,同来的妇人们也纷纷忙起来,她再多话不是落在了后面?
丁家只有两个背篓、一担箩筐,她们又来得早,因此一个多时辰后就摘了大半。
丁石头没想到被这帮妇人逼着赶着竟是提前完成了进度,江虎子和丁点却还没有过来,她扭头看了看。
“我先送一筐回去,你们累了就歇会儿。”
“知道了,老大。”三姐妹异口同声。
被妹妹喊老大,妇人们不觉勾唇,到也没人多说什么了,人家当大哥的被喊老大,或许是徐州风俗呢。
丁石头背了一只筐就快步下山,跑惯的腿哪里会受到山道影响?
快到家时就看见江虎子和丁点一人背了一只空筐出门,原来江虎子从自家拿了筐过来了。
“你们先去,我把这筐先晒了。”丁石头见状立刻将山上情况简略说了一遍,就匆匆回家去。
她不知道别人家的木耳是怎么晒的,但她会先在水里粗洗一遍,掐洗干净再拿筛子晒上。
木耳有些多,都堆在一起并不好晒。
“丁石兄弟,李耆老家有盘箕卖,集上八文,村里人买只要六文。”一个少年看见便提醒丁石头。
江虎子离开时可是交代了他们几个帮丁家看着杂屋那边,别让人顺走了屋子外面的东西。
因此他们留了一个人在附近干小活儿。
“好,我马上去。”丁石头一听连忙问清楚李耆老的家,原来就有村尾,不过隔了一个田畈,立刻跑去。
李耆老年轻时就是个篾匠,如今老了干不了重活儿,每天还是会编一些篾制品,交给儿子拿到城里去卖。
丁石头去时,他正坐在院子里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编着箩筐。
丁石头连忙上前问好,就说明来意。
“你买算五文。”李耆老怜悯丁家孩子不容易,又便宜了一文。
正文 第109章 越来越不讨喜
丁石头连忙道谢,又问了箩筐和筛子的价钱。
李耆老也不嫌麻烦,都一一报了价,确实很实惠。
丁石头略一盘算,便买了六只盘箕、两只筛子、一担箩筐、两只大背篓、一只小竹篮,一共六十五文钱。
看着她毫不迟疑地拿出钱袋子往外数钱,李耆老好心地开口。
“你如今正是用钱的时候,我这点钱可以记帐上的。”村里公帐是不能随便,他家的私帐晚一点到是无妨。
“多谢李爷爷,我划算划算还能撑得过来。”丁石头一边道谢一边很快就数出六十五文钱来。
李耆老看了一眼早就在旁边笑眯眯等着收钱的老妻,表情有些尴尬,见丁石头拿出了钱,便不再说什么了。
“丁石是个懂事孩子,这日子看着就过起来了,真是不错呢。”
陈婆子一边扒拉认真数钱,一边嘀咕着丁石头的好,很快就说数目对了,转身便走。
“我帮你送家去。”李耆老连忙去屋里拿了盘箕、筛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