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_作者:燕七雪(89)

2018-03-05 燕七雪

  正文卷 第128章 私塾先生

  “惭愧,丁石差点就考了,奈何那年爹重病,后娘当家,丁石为了保障丁点读书,不得不退学在家,然而爹没撑过两年就去了,后来……”

  丁石头说着露出一脸悲愤的表情。

  “行,我和耆老们商议一下,你会写字我是知道的,若能先教娃子们认些字,懂些礼仪,也好。”村长沉吟着,没有直接拒绝。

  南城村没有私塾先生,去江夏村人多路远各种麻烦。

  村里确实有不少娃子已经等到六、七岁了,一方面是挤不下去,一方面也是在等底下的小弟长大些,人多去上学也能互相照应,既不怕路上危险,也不怕别的村童欺负。

  当然,一次送两个也比一次送一个多些优惠。

  但江夏村的老秀才精力有限,收学童不但束修高、挑人的要求也高,附近各村或多或少只有几个人,更多的是拒收。

  也有交不起束修而退学的,因此,如江虎子所说,能上几年学都不错了。

  可是村里也有上过几年学的少年、后生,可没人想到要自己开村塾收启蒙学童。

  以前村长也问过自家孙子,他们直接说教不下,自己都没学好呢。

  可是今天丁石头却开口了。

  一方面村长很欢喜,一方面也很担忧。

  他教得下吗?

  “好,丁石可以保证,三字经、千字文不在话下,还有一些简单的唐诗宋词、成语、典故、诗经,皆可教给学童。”

  “并且,让他们都能写自己和家人的名字,会认钱、算一百文以内的帐目。”丁石头又补充说道。

  不是他要开私塾赚钱,而是如之前的计划,要通过开村塾博得人望,让那些打丁家主意的人不敢妄动。

  这年头正因读书难,因此读书人是很受敬重的,何况还是这种村子里?

  若是穷乡僻壤也罢了,这里离杭城只有三里多地儿,进城买卖是很平常之事,若不识字、不识礼、就像没开眼的睁眼瞎,就怕受人欺负。

  一般上不起村塾的孩子,在家也会有父兄自己教,写不了几个字,认自己的名字、日常物品和算帐还是可以的。

  不然买卖怎么办?不说别的,去粮行买卖粮食,不识字就看不懂标价牌,若是任人诓不是很吃亏?

  因此,再穷也会努力让孩子读几年书的。

  只不过这时代里读者的效率和授业技巧等原因,几年下来离文化人还差太远就是了。

  丁石头拥有交世高学历的记忆,但在这世界里大多用不上,但她早有意识地找机会到私塾偷过艺了。

  字确实不够漂亮,谈不上书法,但能清楚地写下来,所有人都认识,已是难能可贵。

  丁点也跟着她去私塾体验过上学,更多时候都是她亲自教,也包括一个现代小学生的知识。

  丁石头在酒楼当过一个月的跑堂,等把算盘、记帐技巧偷学到后就离开了。

  但她买不起和算盘,因此只是将这种技术记在心里,平时还是用心算,或者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丁点学的就是这一套。

  村长听了她后面说的那些课程后,心里确实踏实不少,就答应明天给她答复。

  正文卷 第129章 难保不会有别的事儿

  丁石头同村长一起出门,并没有喝刘琪儿泡的茶,刘琪儿噘着小嘴不高兴地“哼”了一声,扭头就跑了。

  夏秋菱在院子里见了哈哈大笑,笑得丁石头一脸尴尬,只得作了个揖就连忙出了村长家院门。

  回到家里,陈六还在带队干活,丁石头也不避讳,就在地面仰头喊了起来。

  “陈六叔!银票已经找散了,先把三两还给你!还剩下二两!我今年内一定还清!”

  “行了!知道了!原来你刚才换银票去了啊!”陈六在架子跳板上笑呵呵地开口。

  刚才他在高处可是看见了,那些婆娘们以为丁石头去村长家告状,都在那儿嘀咕了半天呢。

  丁石头现在这一喊,除了指明还钱的事让大家知道,也是告诉那些人,她没有告状,可以安心睡觉了。

  “六叔,我想再添一间敞屋,等下帮我量量?”丁石头仰头笑问。

  “好,等我把这边砌完就下来。”陈六一听心中诧异,但还是答应下来。

  临时加屋的事情可是很少发生,施工时改图纸也是工匠最怕的事情。等下去了再问清楚,为何要添敞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