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子安,她猛地抬起头,竟想也不想地就对着子安磕头,“大小姐,大小姐,求求您,放了我,放了我。”
子安想起那日,她坐在院子廊前的椅子上,神情狠毒,那样迫不及待地要把原主置之死地。
短短数月,一切都逆转了。
确实是没有杀她的必要了。
子安离开之前这样想。
相府开始重建,重建之后,当然不会再是相府,子安问过袁翠语,要挂什么牌匾,袁翠语想了一下,道:“便叫听雨轩吧。”
一个府邸,改了个庭院的名字,但是子安明白她的意思,以后,她只求能过夜阑卧听风吹雨的生活,再不为世事劳心。
一转眼,两个月过去了。
这两个月里,子安和慕容桀都过得十分平静,所有人都过得很好,仿佛京中一切都平息了下来。
但是,京城是不会波平如镜的,所有的平静,都只是在酝酿风暴。
十一月初三,皇后下旨,传了潘丹和杨嬷嬷回宫。
皇后已经不信任杨嬷嬷,杨嬷嬷回宫之后,会有什么遭遇,子安自然明白。
所以,在杨嬷嬷回宫后第二天,子安入宫见皇后。
这两个月里,她作为摄政王妃,也曾数次入宫请安,当然,主要是给皇太后请安,皇后那边也去过,可皇后显然不太喜欢见她,总是以不舒服为由打发了她去。
子安先去给皇太后请安,陪皇太后说了一会儿话,才去了静宁宫。
这一次,皇后没有借词推搪,而是传了她入内。
子安带着小荪,走在静宁宫洁净光滑的白石地板上,地板光可鉴人,她垂着头,几乎能看到自己的倒影。
皇后坐在正殿的高位之上,如同子安第一次进宫觐见那样,高高在上,不可一世。
而杨嬷嬷则站在她的身侧,子安看到她的脸上有几道手指印痕,心里微微一沉。
“参见皇后娘娘!”子安上前见礼。
皇后看着她,忽地便扬起了笑脸,那笑脸来得极为容易,仿佛嘴角一勾,便是一个和煦的笑容。
“子安啊,不必这么客气,咱如今都是一家人了,过来坐!”
子安福身,走过去坐了下来,“谢娘娘!”
“你也跟老七一样叫本宫皇嫂不就是了吗?什么娘娘的,多见外啊!”皇后含笑道。
子安却知道,慕容桀很少叫她皇嫂,都是称呼一声皇后娘娘的。
“是!”子安应道。
皇后见子安坐下,便对杨嬷嬷道:“还不去沏茶?这出宫数月,便连伺候人都不懂了。”
她的声音极为严厉也极为讽刺,仿佛是说给子安听的。
杨嬷嬷躬身,“是,奴婢这就去。”
她急忙出去,走过子安身边的时候,给子安打了一个眼色,意思是让子安不要为她出头。
两人患难数月,已经有心灵共识,一个眼神,便可知道对方想说什么。
第三百一十三章 再次承诺
杨嬷嬷走后,皇后道:“她往日伺候你的时候,可让你顺心?”
子安道:“嬷嬷很细心。”
皇后微笑。“细心是好的,但是忠心才是最好。若不忠心的奴才,再细心都不可用。”
子安看着皇后,也没打算拐弯抹角地跟皇后寒暄。“娘娘,我今日来,是有一事相求的。”
“哦?”皇后抬起头。故作惊讶地问道:“你这个摄政王妃竟求本宫?如今朝中主事的是王爷,你这个王妃便等同母仪天下了。只怕连本宫这个皇后都得看你的脸色,不要说求,有事您吩咐一声便是。”
她这话笑着说的。但是,其讽刺的意味就是在太平洋外都能听得出。
子安连忙起来福身,“娘娘不要这样说,折煞子安了。”
“坐下来吧。本宫与你说说笑。自然知道你不会像你家王爷那样霸道的。”
皇后伸手压了一下道。
子安装作惶恐地坐下,心里却知道皇后这话的意思。
所谓霸道,是因为昨天早朝的时候。慕容桀否决了太子提出要重议赋税的提案。之前因为摄政王大婚,太皇太后下旨,减免赋税,为期半年。
但是,太子认为如今国库空虚,且已经入秋,各地有旱情上报,国库需要抽调银子下发赈灾。
此事也得许多大臣赞同,但是慕容桀在议案提出的时候便直接否决了,连议都不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