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主簿仿佛有些累了:“那就让人去办,我用印,你坐下来,我们俩聊一下,大人他是什么意思?就这么将税定下了?知府那边也没动静。”
“徐大人。”丁田小声的叫了一下:“马大人他厘定税,是他的权利,他……可还没犯错误。”
人家厘定赋税是职责所在,现在如果知府大人蹦出来,算怎么回事?
只有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动治万动,才是正常的,说白了,大家都在等,看谁挺不住。
“唉!”徐主簿叹了口气,亲自给丁田办了手续,地契被一分为二,住宅一个,铺子一个,房契是两张,一个住宅的,一个店铺的,都是丁田的名字。
弄好了之后,徐主簿才有心情问了他一句:“你打算开什么买卖?”
丁田不太好意思的道:“我还没想好。”
徐主簿:“???”
他是真的没想好啊!
“那你就好好想一想吧,这地方……你还真是捡着了。”徐主簿乐了:“地方给你了,你好好的留着,将来传给子孙后代,都是一个产业。北方萧条了六年,战乱三年,平息三年,这六年的时间,足够朝廷打出北疆未来百年内的安稳了,所以以后骑马三代之内,不用担心再起战乱。”
换言之,北方平定了,那么就该兴盛起来,趁着这股浪潮,起来后就足够子孙后代享个几代的太平。
□作者闲话:端午节快乐!
第六十八章 舅舅成亲了
徐主簿的好意,丁田心领了,他现在要忙的事情太多了。
八月十五,忙着到处送月饼,小礼物也要有一份,这次给县令大人的就很简单,十斤猪肉,两坛子烧锅酒,完事。
这次过节,马县令去了一趟府城,结果却听说,他没见到知府大人,带去的厚礼,知府大人倒是收下来了,可是没见到知府,这让马县令有点不高兴。
丁田八月十五还去看了舅舅,舅舅家今年收成不错,粮谷满仓,银钱虽然少收入,但是舅舅家挂满了的腊肉的房檐,告诉他,舅舅的日子还是不错的。
在舅舅家听到了一个消息,他七天之后迎亲,希望他这个外甥能到场。
那必须的要去啊!
不止要去,他还要随一份厚礼。
实在是在上次送万民伞的时候,舅舅是出了大力气的,光是教会不少人写他们的名字,就是一个大工程。
在古代人口少的地区,认识字的人太少了,何况是要写在万民伞上的名字,舅舅不仅自己署名,还让会写名字的人,将他们的名字写上去。
没有舅舅的帮忙,万民伞上估计就都是按的血手印了,那就难看了。
现在舅舅要成亲了,除了自己这个大外甥,他也没有什么亲人了,胡家村死了一半的相亲,舅舅家的至亲更是死了个绝。
从舅舅家回来,丁田特意跟徐主簿请了三天假,头一天就收拾自己,收拾屋子,泡澡,换衣服;第二天就上街。
没有买卖首饰的地方,他是去的布庄,买了四匹细棉布,称了二十斤的棉花,这可是重礼了。
除此之外,还有炒熟的瓜子来了两大麻袋,花生也来两大麻袋,杂货铺子里的粽子糖,被丁田包圆了。
带着东西回了丁家村,从自己祖屋里掏出来两匹大红色的绸子,这可是个好东西,大红色,色正,又吉利。
另外兜里揣了十两银子,换成别人家,估计一两都算是大礼了,但是这是自己亲舅舅,送多少都不算多。
他是赶着马车去的,东西多,马车拉的下,除此之外,还有一头肉羊,已经处理好了,拉到那里就能直接切块下锅。
第三天他就直接去了胡家村,整个村子都热闹着,毕竟农闲时候了,有个喜事就是全村人的热闹了,何况是村里唯一的私塾先生成亲,娶的又是村长夫人家的亲戚。
舅舅红光满面,穿着簇新的长袍,站在门口迎人,明天才是迎亲的日子,但是今天就要准备好。
丁田来了,驾着马车:“舅舅大喜。”
“好,好。”舅舅乐呵呵的拉着他往屋里去:“来就来了,还带那么多东西干什么?你舅舅家还算殷实。”
“知道。”丁田同样喜气盈腮的样子:“这不是给您的,是给未来舅妈的,希望舅舅和舅妈多多努力,明年给我添个小表弟。”
“臭孩子,瞎说什么呢?”舅舅嗔怒了一句。
胡家村的人不是第一次见丁田,但是第一次见到外甥给舅舅送礼,送这么厚的,尤其是十两银子的随礼,被负责记账的胡家村村长家的大娃子,恭敬地写在了礼账的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