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捕快_作者:清秋烟雨(263)

  “然而和静县是附近州县的大县,相对来说比附近州县都要富庶,之前一直由县丞一派把持着县衙,和静县的各种招录一直都在县内流转,在那些把持着县衙的人的亲信中流转,我一直没有机会前来应招。直到后来韦大人上任,这才打破了之前的禁锢,不仅面向和静县的普通老百姓招录,还对附近州县也开放资格。我就过来了,很幸运,被录用了。我想通过自己在和静县捕房的职务之便,搞清楚十七年前那桩案子的真相。只是时间久远,过来这么久,也没调查出什么眉目,这个案子就被摆上了明面……”

  楚霄云没想到俞鹤身上还有这样一段过往,这样曲折的经历。

  他也终于明白俞鹤身为一个捕快,为什么还会验尸,而且还颇有功底。在知合书店案熊柱突然死亡众人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下精准的验出熊柱的死因,为后来整个案子的侦破提供了最关键一环的证据。这些,都是他埋藏在心底,真正的喜欢;那些,才是他本想要拥有的生活和想要成为的人。

  在不敢让父亲知晓的情况下,俞鹤能偷偷学习掌握到如此精湛的仵作技术,可想而知他悄悄的下了多大的功夫。

  十七年前的那桩误食案,不仅改变了俞百里此后的人生,还改变了俞鹤的一生。不然俞鹤现在,应该也是闻名附近州县的青年仵作,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叱咤风云,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做自己的副手。

  人一生的际遇,改变有时候往往就在一瞬间。

  楚霄云一时竟然无言以对,这时候再去谈什么律令尊严好像都是多余的。

  他怕了拍俞鹤的肩膀,没有说什么,离开了县衙大牢。

  他不想去跟俞鹤说什么我相信你之类的话。这些话都改变不了什么,更无法纾解一个人根植心底十七年的心结。

  要改变这一切的,只有真相。

  如果当年的确是俞百里错了,那么,他们父子俩也能坦然面对过去的一切,不要再去背负那样一个心理包袱;如果当初俞百里就没有错,那他们受的这些年的折磨也终于可以解除了。虽然为一个不存在的错误买单半生最美好的年华有些残忍,最终总归是得到了一个好的结果不是吗。

  楚霄云越发觉得律令的维护,公正的到来是多么的重要。

  他走在大牢通道,高大的背影被透过铁窗照进来的光亮拉得很长,在幽暗的环境中显得越发高大,孤寂。

  楚霄云走出县衙大牢,百夫长已经等候在外了。他看到从大牢中走出来的楚霄云很不满:“我们说好协同破案的,你怎么一个人偷偷来见俞鹤?你是不是想帮他隐瞒什么?”

  楚霄云心中还停留在方才俞鹤说话的震撼当中,面对这么弱智的问话,今日他没有心情与百夫长打嘴仗。他没有看百夫长,直接对自己的属下说:“去钱铸家。”

  百夫长在身后追问:“哎,怎么又去钱铸家?钱铸家有什么好去的?我们不是已经去看过了吗?案子没结之前,他老婆孩子都不能回去住,你去他家有什么用?”

  楚霄云转过身来:“你可以选择不去,我们各查各的。”

  百夫长愣了一下:“谁说不去的。去,肯定得去,不然谁知道你们搞什么鬼。”

  楚霄云此时心中各种思绪交错在一起,他想努力的从中找出头绪。

  俞百里已经交出了被撕毁的误食案的卷宗最后那一页。从卷宗相关对应信息来看,那上面除了时任县令贺于琦、捕头陈彦以外,仵作那边的确是签了俞百里和钱铸的父亲钱庚的印章和画押。

  上面除了一应签押人的印章和画押以外,并无其他重要信息。唯一让楚霄云感慨的是,时任和静县县令贺于琦,如今已是庆州知府,是权掌一方的封疆大吏。楚霄云回想自己曾与与方凌峰在占妻案中前往庆州府衙,拜见贺于琦的情景。

  倘若俞百里不是受当年那桩误食案的拖累,如今怕也是府衙的仵作长。俞鹤当初没有自己同行,也算是一桩幸事。至少可以少一段心伤。

  楚霄云心中将余家父子与卷宗记载两相对照下来,加之今日俞百里主动上县衙击鼓,误食案一案,认为俞鹤与俞百里当没有撒谎。也没有必要。

  这样的前提下,俞鹤的确没有必要杀人。当然,从内心来时候,楚霄云也不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没有一点点的偏颇。从自己与俞鹤共事这大半年来,他真的不认为俞鹤会做那样杀人越货的事。再者,就算自己看走眼了,从今日俞鹤所言来看,以他的心机,也不可能杀了人还被人当场人赃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