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捕快_作者:清秋烟雨(407)

  回京路上, 楚霄云接到线报,皇帝对胡国下了决战的决心。封方凌峰为卫国大将军, 统帅全军,丁晨为前锋,点兵三十万攻伐胡国。大军不日出征。

  年轻的皇帝韬光养晦十余载,如今大成国库富足,军队常年操练、兵器更新,骑兵早已形成战斗力, 国力蒸蒸日上。大成皇帝不再容忍胡人对边境的时常侵扰,决定对胡国展开全面战争, 永绝后患。

  收到线报,楚霄云令下属加速行军, 赶回京城。虽说方凌峰对他一向没什么好脸色,但总归是认识了十多年的故交,也是方凌峰本身为人冷淡, 加之此次方凌峰是为国出征,于公于私, 他都应赶回去饯行。

  快马加鞭,终于在大军出征那日赶回了京城。

  城墙上下,军旗猎猎, 数十万出征将士已在城墙下列阵。楚霄云见此情景,下令部属止步,不再入城,而是在城外的道路旁列队致敬。

  不久,皇帝出现在城楼上为大军饯行。

  “今诸君为国出征,保我百姓安宁,永诀边境之后患,固我大成千秋基业。朕恨不能同行,在此歃血而饮,与诸君同心。望诸君犁庭扫穴缚元凶,早日大漠传捷报。”

  说罢皇帝接过掌印太监递过来的匕首,划破自己的小指,将血滴入面前的酒碗之中,一饮而尽。

  城下数十万将士,睹此场景,其声震天。

  【驱逐胡夷,固我大成;不破胡庭,死不休战!】

  如此气氛,令人泪目。只是六扇门众人善于克己,才能强忍泪下。

  大军开拔,城外送行的百姓自觉分列两行,让出路来,给大军通行。楚霄云骑在马上,湿润了的眼睛对上骑在战马上的方凌峰看过来的视线,握着佩剑双手抱拳,向方凌峰示意。

  方凌峰勒马向他走来,在不足一米的地方站定,眼神不容置疑地盯着他:“京翰协助陛下肃清吏治,结仇无数,却又手无缚鸡之力。他文治天下,是百姓的福分。不管是看在百姓的份上,还是看在昔日多年同僚的份上,我若战死沙场,还望你护他周全。不是希望,是恳求。”

  顿了顿又道:“方某一生从未求过人。”

  当年在和静县时,楚霄云就知道方凌峰对凡是有可能损害韦京翰的事情,都会越俎代庖,让事情泯灭于萌芽,对自己也呛了好几次。那时他只认为这人不通情理,现在想来原是韦京翰一直处于漩涡中心,一遭不慎,则可能万劫不复。

  看来是自己冤枉了这个冷面冰山,楚霄云拱手道:“方兄放心,楚某定不负所托。大人当初待我如兄如长,对我的提携举荐,即便没有方兄所托,楚某也定当竭尽所能,保大人一世安康。送方兄,祝你早日得胜归来!”

  “承蒙吉言!”方凌峰微微一笑,勒马前行。

  这是楚霄云第一次看到方凌峰笑。

  方凌峰为了韦京翰能拉下脸面求人,楚霄云不甚唏嘘。只是韦京翰今日不知还在何地为官,连为方凌峰饯行也做不到,若是他日有知,怕是一桩憾事。思及此处,望着远去的大军,楚霄云对自己的副官道:“你且先带队回衙,我去去就来。”

  “是!”副官领命,率队离去。

  楚霄云看着大军行进的方向,策马追上。

  韦京翰不能给方凌峰送行,那他就多送一程,算是给韦京翰送的。

  策马远离城门十余里,路旁已是一片旷野,楚霄云惊讶地发现,前面的小山丘上,有一顶官轿。山顶正中只站着一人,轿夫被遣到了山丘的一侧。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策马上前。当看清官轿前的人时,他更惊讶了。原来那官轿前所站之人竟是韦京翰。

  在与方凌峰挥手示意时,韦京翰的脸上还挂着笑容。在方凌峰归位离去时,豆大的泪珠却迎风落下。

  楚霄云突然觉得,自己十几年前理解错了;就刚才在城门口,自己自以为是的顿悟还是理解错了。要不然为何方凌峰早已年过而立还不成亲,而他六扇门也没有收到韦京翰成亲的消息。只是方凌峰和韦京翰的情况与他和苏文不同,他两个人可都是正儿八经的男子,还都是朝廷命官,这是注定没有结果的事。

  面对此番情景,他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进退为难。

  这时耳边却传来那个熟悉的声音:“到都到了,站那么远做什么?”

  轿子是官轿,但韦京翰并未着官服,以至于楚霄云不能判断韦京翰今日品秩。但十多年前上下级的惯性思维,促使他上前不自觉地拱手行礼:“属下见过大人。真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