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百官跪拜,高喊“万岁”,皇帝带着他的人离去了。
第053章
“李大人,皇上有请您过去。”下了朝后,皇上身边的小太监过来,说是皇上请他过去, 李问并没有什么意外,要是皇上一直都不找他,他才觉得意外,“麻烦小张公公领路。”
“李大人这边请。”
李问跟着小公公前往去见皇上。
皇上并没有在御书房中召见他,而是在明湖湖中心的凉亭里面。还未走到,李问远远的就 见到了背对着他站在凉亭中的皇上,走进了凉亭,他跪下行礼道,“臣参见皇上。”
“李爱卿请起身。”皇帝让人起来,挥手让伺候的宫女太监们都退出去。
很快的人就走光了,杨绍慕坐了下来,让李问坐下,“想必小师弟知道朕今日找你来是所 为何事吧?”
李问在皇上对面的位置坐了下来,听到皇上的话,他点了点头,笑着问道,“皇上,您不 是说您心中自有定夺了吗? ”刚才谁在早朝上说过这话的了?他还真的以为皇上的心里已经有 决定了。
“……”杨绍慕,小师弟的胆子大到连他这个皇帝都敢调侃了。
开了一个小玩笑后,李问就说到了正是上来。
“皇上您为什么会在这件事上这么犹豫?这个问题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大成的人才太少了 、将才太少了。皇上您说是吗? ”李问道出了一个很根本的问题,为什么皇帝在任人上面会有 犹豫,朝廷所需要的人才没有。
为什么朝廷需要的人才会没有呢?熟读四书五经,会作诗、写文章的人,就能够成为将才 吗?
“若是朝廷有多几个像赵卓这样的良将,皇上您今日想必就不用像现在这么犹豫了。”李 问微微一笑,说道,“若是大成的人才济济,良将无数,那皇上今日的这些苦恼是不是都不复 存在了呢?”
朝廷这个时候正是需要人才良将的时候,好官难得,良将难求,这就是朝廷如今面临的一 个情况,所以皇上要增开恩科,广纳贤臣,但是谁又能保证这些人里面就一定能符合皇上用人 的标准吗?
李问提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对于整个大成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有更多的孩童读书,这些人以后在各行各业都能有所成就,朝廷能从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一 部分人为朝廷所用,这样皇上就不用担心会缺良臣将相了。”
其实归根究底,还是在教育。
这个时代只有士人子弟、富商子弟才有机会读书,平民百姓的孩子很少是能有机会读书的 。这里面一个很根本的原因,就是穷,平民百姓就是因为穷,才没有那个能力让孩子去读书, 若是爹娘有那个能力,肯定是愿意让孩子去读书的了。
说到教育,就必然提到了民生的问题,而民生……还真的是一片空白。这个时代想要普及 教育还是不大可能做得到的,但是朝廷还是要重视教育,重视基层的教育,让更多的孩子去读 书,这就涉及到了银子的问题。
李问提到了基层的一个教育问题,“在大学之下,我们应当开设小学,小,就是针对年纪 小的孩童所开办的学校,称之为‘小学’,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乡学。就像是盖房子那样,只有 基层盖牢了,上层才不会倒塌。”
“小学?”杨绍慕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两个字眼,不过一听乡学,他就明白了,的确“小学 ”的二字的形容是更为形象和明白。
李问给皇上解释了大学、小学,中间还插入了一个中学,所学习的内容并非是只是为了应 付科举,而是能够有所针对,有教无类,英材施教。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他只是略提了一下,并没有讲得太详细。
提了点题外话,那么继续回到了正题上来。
上次在他把建造大学的规划呈到皇帝的案桌上后,朝中的大臣们无人反对,皇上那里已经 通过了,建造大学的事情已经在选址当中了。
李问提到了开办大学的事情上来,“皇上,我们上次提到的开办大学,更多的是注重文教 。皇上,臣这里有个建议,我们需要再建造一座武学院,教习兵法、战术这些知识,没有人是 天生懂得如何打战的,这些都是将士们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所得的。”
“……而在战场上的将士,这些人大多的是在战场上去摸索,去学习,并没有人教他们如
何去打战。”
甚至的还有许多人连字都不认识,一个连字都不会认识的将士,如何读兵书,学兵法呢? 那么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将士只懂得冲锋陷阵,却不懂得擅用兵法。李问提道,“那么,如 果我们把这部分老将请回来当老师,是不是就能为大成培养出更多的将帅的预备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