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敬和阿元的才学是好,只是他们最多只会在我们这里呆个三两年就走,不 会呆太长的时间。等他们走了之后,咱们另外请的先生不一定能比子敬和阿元好。
当然如果沈子敬和苏元能一直留在他们李家村当先生,让他弟留在村子里读书 还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那两个人过三两年后是要上京城去考试的,要中了进士肯 定就会在京城当官或去外地当官,他们不可能一辈子都在李家村这个小小的地方当 一辈子的教书先生。
就是他们想在李家村当一辈子的教书先生,李问也不会允许那两个人在他们李 家村窝一辈子,要沈子敬和苏元只是当个教书先生,那就真的太浪费人才了。
“这,你要带小鹏去京城?”孙怡听到大儿子的话,愣了一下,才问道。
“是啊,阿娘,我想把小鹏带到京城去,不知你们对我说的这个事意下如何?
”李问知道他爹娘目前是没有办法跟着他到京城去,他阿爹和阿娘肯定是放不下作 坊那边,作坊那边虽说是挂着他们李家村的名头,但是主要负责的人还是他阿爹和 阿娘。
若是他阿爹和阿娘和他一块到京城去的话,他们肯定要带他奶奶一起去。李问 问过他奶奶想不想同他到京城去的事,李王氏想了想还是委婉的拒绝了孙子,孙子 能有这个心她就很高兴了。
老太太不是不想跟着孙子到那边去享福,而是她知道她一个老妪什么都不懂, 怕是去了京城那边,会给孙子添麻烦。若是他们这边一走,老二家那边肯定是想跟 着一起过去,他们要去了留老二在村里,村中的人又会说他们闲话。
“孩子阿爹,你看这个事,你怎么说? ”突然的听大儿说要把小儿子带去京城 ,孙怡的心里有点没主意,她知道大儿子说的这个话有道理。若是大儿子能把小儿 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导,小儿子跟着大哥读书有了出息,兄弟俩个日后能互帮互助,
也是一件好事。
但是出于私心,当娘的并不是那么想小儿子早早的就离开了阿娘的身边,大儿 子小小年纪就去了那么远的地方读书,一年到头才回来那么一次,这些年她没少想 在外的大儿子。
如今大儿子说要把小儿子带去京城,京城那么远的地方,她活了半辈子都还没 去过京城,孙怡的心里有点慌,是以拿不定主意。
“嗯,这话,三宝说的没错,要能把小鹏带到京城去,肯定比让小鹏留在咱们 这里好,小鹏日后定是更有出息3 ”李山谷的脑子比较清醒和冷静,他知道大儿子 说的这些话有道理,他们大儿子在殿试是一甲第一名,连中六元,可以说整个大成 都找不出比他们儿子更好的先生。
他们老李家祖辈往上都是农民,他从前也是在地里刨食的农民,一家人都还吃 不饱肚子,李山谷从没想过他们家能出一个读书人,出一个状元。这些年接到儿子 送回来的一个个好消息,看着儿子从秀才考中了状元,儿子读书的这一路的辛苦,
李山谷这个阿爹比别的人都懂儿子。
要是大儿子能亲自辅导和教育小儿子,不求他们家能再出一个状元,起码再出 一个进士的可能性是很大。
“是,你说的也对。”孙怡点了点头,只是她的心中舍不得小儿子去那么远的
地方。
京城太远了,一想到大儿子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日后好几年才能回来一趟,孙 怡的心里就是舍不得。若是小儿子也被一并带走,日后她想见孩子一面都难。但是
她知道要是为了小儿子好,应该让大儿子把小儿子带到京城去。
“阿娘,你别现在就开始一脸愁眉苦脸的。小鹏日后到京城去读书也不是不能 回来家里了,他只是去读书,每年还有假期,虽说时间紧一点,还是能每年回来一 趟家中的。”看到他阿娘苦着一张脸,李问就有点哭笑不得,他说道。
“是。”孙怡点头,儿子说的也是,大儿子到外面去的读书,基本上每年都会 回来一趟,只是回来家中的时间也不会太久,就会走了。等小儿子去了京城,大概 是与大儿子从前一样。
“小鹏,你想跟哥哥到京城去吗? ”当然这个事还要问当事人的意见,李问对 坐在他身边的小子说道,“你跟着哥哥到京城去,以后就能和哥哥在一起了,要不 然哥哥这一去京城,你要好长时间都见不到哥哥了的哦。”
“哥哥,我不要见不到你。”一听到好长时间见不到哥哥,李浩鹏就瘪嘴,一 脸想哭又不敢哭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