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_作者:媚骨(726)

2021-10-29 媚骨 种田文

  当然,李问也没有忘记在这户部,朱广权在这里经营十几年,这里面都是朱广 权的势力河和人脉,对方才是户部这里面真正的老大,李问自是不会傻到明着和朱 广权对着干,这一个道理他还是懂的。

  他是皇上的人,同样的朱广权也是皇上的人,两个人在这户部井水不犯河水, 倒也是相安无事。

  朱广权能让李六元查看的账本,查的都是明面上的账,他自认为都是没什么问 题的。不过朱广权似乎忘记了,这李六元不是一般的人。

  “恭喜恭喜。”

  “恭喜郭大人”

  这一日户部一个官员家中有喜事,请人去他家中吃酒,同样邀请了他,李问给 人道了一声喜。

  这户部的官员多,每个月总有那么几个人家中办喜事,邀请同僚们去家中吃酒

  。或是有时候下了衙后,有官员请大家去喝酒,这些应酬上的事情在所难免,在这 个圈子里面就是这样,这就是一些人际往来上的事情。

  李问也不全然拒绝别人的这些遨请,偶尔也会去走个场就回来。或是谁家办喜 事,他不亲自到场,也会派府上的人送了礼过去,尽了礼数。

  京城这里不乏扎根上百年的世家责族,自然有思想老旧古板,瞧不起平民子弟 的大老爷和责族子弟们。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句话传承数百年,世家的地 位越来越高,寒门子弟难以有出头之日。同样的这些大世家里的人自认为他们高人 一等,向来都瞧不起寒门子弟。

  朝廷中的为官者大多是出自大世家和大责族,少有寒门爬上来的子弟。但是也 不是不无没有,寒门子弟中不乏优秀的青年才俊,这些人辛辛苦苦参加科考,入朝 为官,只是寒门子弟大多被打压的厉害,他们缺少的是一个机会。

  朝廷中的官员形成两派,一是出身世家的人走到一起,一是出身寒门的子弟走 到一起,这些人在政见上有很大的分歧。

  当然,在这些寒门子弟里面,李六元似乎是一个例外,他是少年英才,连中小 三元和大三元,成了大成国第一个六元。入朝为官得到天子的重用,当官不到半年 就连升了两回官,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而李六元也成了寒门子弟们学习的 楷模和榜样。

  在一些年里面,这些大贵族压在皇族的头上,就连皇上都动这些大责族不得。

  如今见皇上提拔一个平民子弟上来,这些大责族的长老们都聚在一起,纷纷在 猜测:皇上这么做是有何目的?是不是想要重用寒门子弟,打压他们这些大责族了

  说到李问这个人,这些大贵族里面也有人是有远见的,想要派人去拉拢这么一 个人,“这个李问,倒是个人才,若是能拉拢他为我们所用,倒也不是件坏事。”

  不过似乎这个李六元,并不是那么好拉拢,金银不爱,珠宝不爱。这个李六元 年纪还小,似乎还不懂美色,美人计这一条似乎也行不通。

  李六元到襄州一行,一些事自然是传回了京城,传到了这些大家族的人的耳中 ,没见这个李问收了前襄州官员们十万两的银票,转头就交给了皇上。所以他们就 是想要拉拔李问,也要小心行事,别才掏了口袋里的银票出去,转头就被李问捅到 了皇上的面前。

  “不过听闻,这个李六元至今尚未订亲,府上还有一个尚未婚配的妹子……” ‘‘哦。”

  这倒是个机会。

  只是这些人派去六元府的媒婆,全部都被挡在了门外,没有一个能进得了六元 府,就更别提说亲了。

  当然这些人也不知道,六元府府上的主子们白日里一个个都在外,府上只有丫 环奴仆,就是媒婆进得了里面,也找不到说事作主的人,所以这些人注定是白跑一 趟的了。

  在李问不知道的背后,不少人在琢磨他这个人的。

  在京城里行走,李问也见过不少这些所谓的大世家大家族中出来的人,这些人 身上通常都有一个很大的毛病,那就是自傲,自以为了不起,但是往往一些人是自 身就是个草包,没有半分能力。他不是瞧不起这种人,是压根就不屑于与这种人走 在一起。

  不过要是都像小世子那样好用又单纯,李问也是不介意和交个朋友。

  到户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面,李问与同僚们之间的关系倒也还可以,起码表面 上是这样。皇上重用他,提拔他上来,这里面的官员们都是知道的,因而不乏对他 讨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