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的人见到门外来的是李问,喊了起来,里面的人都纷纷的跑了出来。
对此李问是有点无可奈何,这些人都不是第一次见他了,怎么每一次见到他过 来动静都这么大?用现代的话来说,这些人都把他当成大神一样对待,就差把他的 神像供奉起来。
最搞笑的是有一次,他听到有人在他的身后两手合十,对着他膜拜,嘴里念念 有词,说什么有李六元在他一定能考中等等。这一点就像他们大学考试前那会,就 有人在转发各种图片,比如拜XX不挂科,拜XX逢考必过。
“我今日过来是有点事。”李问示意大家到里面去,他见到了两个好友,对他 们笑了笑。沈子敬回以一个灿烂的笑恋,笑的有点傻,苏元转开了脸,就不去看这 个傻蛋了。
“是是,看我们,李大人里面请。”
“快上茶。”
一行人进到屋子里面,因为不知道李大人今日会过来,桌面上的东西都没收拾
屋子里面的东西很乱,每张桌面上都摆放了不少的纸张书籍,一看就知道这里 面平时大家很少收拾,就算是收拾好了,等大家一忙起来,东西也是乱七八糟的乱 成一团,基本上不会有人花费时间来整理这些东西,所以就成了现在看到的这个画 面了。
有人见到自己的桌面实在太乱了,伸手去,想偷偷的整理整理一下。
李问很少会过来这边,他自己平时也很忙,有什么时事还是想要发布的消息都 是让人送过来。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李问让站着的人都坐下来,注意到有人的动作 ,他笑着说道,“不用收拾,不用收拾,没关系的。”
“你们平时应该都很忙吧? ”从这里面的东西,看的出来,平时大家应该都是 很忙吧..
报社里面的成员基本上都固定下来了,这里面的人,李问基本上都认识,每一 个都能喊的上名字出来。
这里面沈子敬和苏元是在后面进来的,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两个人已经融入了 这个集体里面了。沈子敬能言善道,一手文章写的犀利有水准,读书人的身上都带 着一点恃才傲物的性子,报社里面的这些书生们的身上多少都有一点,但是对于和 儿他们一样有才华的人,他们并不排斥,反而是大方的欢迎对方加入他们这里面来 ,有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类似。
而苏元虽然话不多,但是这个人少说话、多做事,是一个干实事的人,所以他 进来没多久,很快的被同伴们接纳了。
“都还好,都还好。”张清说道。
张清是第一批进来报社里面的城远,他年纪是这群人里面最大的,性格平和沉 稳,做事稳重。报社里面的成员们有什么矛盾,他都能帮着协调,所以在后来选社 长的时候,他被选出来当了报社里面的社长,成了这群人里面的代表。
报社里面肯定是有忙的时候和不忙的时候,不忙的时候比较少,通常都是忙的 时候比较多。一旦京城中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这个时候他们所有的人都是最忙 的时候了,通常这个时候一群人都要熬夜写稿和整理稿件,忙到深夜都是常有的事
他们这里面掌握着整个京城所有的消息来源,他们要把这些消息挑选出来,选 出有用的消息,然后整理出来,发布到报纸上面去。还有朝中的最新消息,他们也 要整理出来,写成文章一般这种触及到政治敏感性的文章要送去给曹翰林大人 过审,过审,确定没有问题之后才能登在报纸之上。
还有一些就是京城各大家族的八卦消息,这些一般是小世子那里让人送过来的 ,这些消息都需要一点门道才能拿的到的。
自从他们在报社这里之后,他们等于是把整个京城的各大大小小的消失都掌握 在手中,这一年来的经验就让他们长了不少的见识与见闻。若说他们这里面,以前 还有人的文章写的华而不实,没有深度,那么现在一个个都被锻炼成了写文章的好 手了,这一些都是他们在外面所学不来的知识。
这里面不少是在准备科考的学子,他们私底下还聊过,如果下一次他们还考不 上,他们就在报社里面继续干活下去,其实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他们是外地来的
学子,在京城一边求学一边准备科考的几年里面,他们看过太多的东西,考上了进 士就不一定能派到好官,不一定能有好的出路了,只是努力了这么多年,他们到底 是心有不甘罢了,总要去尝试一下才甘心。
他们现在跟着李大人做事,报社是在皇上那里过了明路,得了批准才办的。尽 管报社算不上是官府机构,但是他们在这里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他们写出 的文章登在报纸上面,整个京城,乃至整个大成的百姓们都可以看的到,每每走在 外头,看到百姓们的手中拿着报纸在看,他们的心里就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