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下你回营把人马分成三队,在城东埋伏一队城南埋伏一队,剩下一队退回王城守卫。”易芜满心疑惑但他并没有发问,多年跟随这位郑国公子、章莪山灵族的少主,他已经习惯了对这位公子的话“言听计从”。
易芜安排好军士又回到城中茶寮,此时鷟彦还在悠哉游哉的品茗。见易芜回来了,公子问道:“都安排好了吗?”易芜依旧只是点点头。
说实话,叶阑珊根本不喜欢和易芜做搭档,他太闷了。虽然易芜的办事能力相当强,但她还是本着玩乐的心态想要和一个有趣的人做搭档。可惜自己不是导演,要不一定换演员!
叶阑珊是语文老师,鷟彦口才自然不会差到哪去。他把自己的计划跟易芜交代一遍,特别叮嘱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能出击!一切安排妥当,鷟彦起身准备离开,突然他好像忘了什么停住了。
“你有钱吗?”鷟彦问。
“有。”易芜答道。
“付钱!”说完鷟彦转身走了。他觉得,自己提出了保护都城的建议,易芜请他喝茶当然是应该的。
公子元为了博丽姬一笑,不惜大举进犯郑国,如今已兵临城下。鷟彦和易芜就躲在城墙上,早把楚军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公子元确信郑国已经得到消息提前戒备,没成想郢城却是一派繁盛,商贾百姓丝毫没有慌乱。公子元在城外三里扎营,他相信郑国一定有伏兵在城里,于是派一队人马乔装入城打听消息。想想以前老师讲过的春秋历史,王辉也给小叶普及过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虽然有些记不清了,但叶阑珊确信一点,那就是郑国这次赢了。想到这她的胆子也大了,反正死不了不如放手试试。
易芜一直站在旁边等命令,眼见一队探子进了城公子这边还没动静,他知道鷟彦一定有把握退敌。直到探子兵出城,鷟彦才告诉易芜,让底下的兵士都藏好了千万不要被看出来,探子兵很可能会再来。
叶阑珊从来没干过骗人的勾当,这次实在是迫不得已。她紧张的满手都是汗,衣服都湿了。扭头看看等在一边的易芜,叶阑珊心里这才安稳了些。
“少主,既然楚军按兵不动我们也不能有什么措施,估计今日不会有变,您回宫休息吧。这里交给属下即可。”易芜恭敬地拱了拱手。叶阑珊哪敢回去,她觉得在皇城还不如在战场安全,如果身份被识破了,那她就死定了!不管易芜怎么劝她都不答应。
王宫大殿上,群臣都候在殿下,郑王坐在王座上,大殿里一片寂静。有些人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如果郑国败了怎么向楚军请降,怎么保住自己的身家;有些人坐立不安,在大殿一角来回踱着步子。郑王依然那样平静,从他的表情上看不出任何波澜。他在给郑国想退路,虽然鷟彦主动领命前往抗敌,但是有多少胜算谁都没有把握。一旦失败,郑国怎么办?他能交出鷟彦姑且保住一条命苟活吗?
长久以来,鷟氏家族一直像护身符一样保护着郑国,保护着整个国家的百姓。这件事只有王族知道,这是王族和鷟氏家族订立的盟约。按理说他不该想着放弃鷟彦独活,但是他还有全城百姓要保护。如果鷟彦失败,楚军必然会屠城,作为郑国君主,他又怎能置百姓于不顾?
一名侍卫急匆匆跑上大殿,“启禀大王,楚军退兵五里在城外扎营了。”听到这话,大家似乎都松了口气。
“看来公子元不会即刻进攻都城。”
“不如赶紧派卫队乔装从小路送大王出城吧。”群臣杂乱的讨论声打断了郑王的思索。听到楚军扎营的消息,郑王其实也暗暗松了口气,他不能表现出自己的担忧。
左相上前拱手拜了一下,“大王,您是国之根本,当尽早离开才是。”郑王何尝不想离开,但是他不能。郑国能否安定,一切都要看鷟彦是否能退敌制胜。
城隅,鷟彦盯着地图已经半个时辰了,他知道公子元不会一直这样等着。如果硬拼,兵力衰弱的郑国一定不是楚国的对手。公子元手握五万精兵,临城扎营,随时都有可能将郢城踏平。鷟彦觉得也许公子元不会轻易上当,他需要给楚国一个撤军的借口。作战这种事叶阑珊根本不在行,即便现在盯着地图看其实还是不太懂。
此时的叶阑珊简直是绞尽脑汁,从来没有什么时候像现在这样想念历史老师,还有常常给自己普及历史知识的学哥王辉。王辉当然不会在这里,但是易芜在!小叶这才发现她已经有一段时间没见到这位冷峻的侍卫了。郑国兵力衰弱,即使调配现有精兵抗敌,能否取胜尚且是未知数,更何况他手里只有一万兵士,何以拒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