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上鱼尾巴后_作者:叫我胖大海(93)

  可惜价格不菲。

  于归洋吃过几次,对那味道念念不忘。

  还有一点,就是小龙虾跟龙虾可不是一个物种。

  小龙虾学名叫克氏原螯虾,喜欢栖息在浅滩淤泥等容易出现重金属污染的地方,是出了名的“脏”。

  龙虾却大部分栖息在近海海底或岸边,对水质也有着一定的要求。

  眼看着一头四五十公分的龙虾就从他眼皮底下游过,他馋得都快流口水了。

  那什么,他正在长身体嘛,需要多多补充营养。

  再说了,龙虾这玩意儿又不占肚子,不至于让他消化不良。

  蠢蠢欲动的于归洋瞄了一眼池渊,海底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劳累了一天的人鱼大哥已经准备休息了。

  而池渊一旦休息,一定会拉上他一起。

  别急着睡,起来嗨啊。

  要不人鱼大哥你在这等我,我去去就来。

  等是不可能等的,池渊哪里放心让小人鱼自己到处乱跑,小人鱼到哪他都要跟着。

  这也一度造成了于归洋的困扰。

  生物都是需要新陈代谢的,人鱼也不例外,在他们布满鳞片的尾巴上面,也有着用以排泄的器官。

  咳咳,这方面构造人鱼和人类大致相同。

  有区别的地方在于,人鱼的小腹下方有一个泄殖孔,里面是人鱼的泄殖腔。

  于归洋毕竟是海洋生物学家,在穿越之初,就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了细致的检查。

  他发现人鱼的泄殖孔并不明显,平时有鳞片遮挡,有需要的时候则可以控制这个部位的鳞片打开。

  嗯,然后就可以嘘嘘了。

  目前他尚不知道人鱼是如何繁殖的,以及雌人鱼的泄殖腔是否和雄人鱼一样。

  这将会是他以后重点研究的两个方面。

  有点扯远了,反,反正就是他在嗯嗯的时候,池渊一点也不知道避讳一下,明明他每次都会尊重人鱼大哥的隐私。

  他倒是想偷偷解决,可是池渊的警惕性太强了,每次他想溜去方便一下,身后就会跟着一条监工的人鱼。

  呜呜呜,他的颜面荡然无存!

  后来,他也想到了方法对付池渊。

  那就是大大方方让池渊看。

  只要他不尴尬,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甩不掉池渊这条人鱼尾巴的于归洋,自然也死了这条独自逮龙虾的心。

  他牵起池渊的大手,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盯着他。

  池渊还能怎么样?

  当然是跟着走了。

  循着龙虾的足迹,他们来到了龙虾栖身的洞穴。

  龙虾普遍有掘洞的习惯,大部分龙虾喜欢把家安在水草之间,这点倒是和雀尾螳螂虾很相似。

  水草的遮掩可以帮助它们躲避敌害,加上它们昼伏夜出的习性,想要逮住它们可不容易。

  可惜的是,它们遇到了池渊和于归洋这两条人鱼。

  在没有遇到于归洋之前,池渊是不爱费劲去抓这种带壳的生物的。

  原因很简单,肉太少,他又不会剥壳。

  捕捉龙虾费时费力,吃起来更是满嘴都是壳,还不如捕猎其他海洋生物。

  但现在不同了,有了于归洋这狗头军师,加上池渊对小人鱼的百般宠爱,这些被他们碰见的带壳生物们可算是遭了殃。

  龙虾是掘洞高手,大型龙虾挖的洞穴普遍超过一米深。

  不过区区一米多深,可不会让贪吃的于归洋束手无策。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于归洋的办法就是看向了池渊。

  嗨呀,他但凡手里有点工具,譬如网子、铁锹什么的,都会自己动手。

  这荒郊野岭的,上哪去找趁手的工具?

  再说了,池渊就是他最好的工具,你说对吧人鱼大哥?

  池渊直接用行动证明,他就是小人鱼用得最趁手的工具,谁都无法代替。

  没有任何的花里胡哨,池渊单手探入龙虾挖好的洞穴中,直到再也无法继续深入的时候,便往内侧发力。

  松软的土壤被他轻松刨开,带出不少藏在泥土中的甲壳生物。

  它们吓得到处乱窜,生怕被这条恐怖的人鱼拆吃入腹。

  此时,龙虾辛苦挖掘的洞穴几乎被池渊破坏了,狭窄的洞穴上半部分成了一个大坑。

  池渊如法炮制,继续把手往下伸,另一只手就撑在大坑底部,继续搜寻这头藏在洞穴里的大龙虾。

  没了洞穴的荫蔽,这头大龙虾毫无意外成了池渊的囊中之物。

  他面沉如水,一抬手就把身上还带着泥土的龙虾拽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