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_作者:肥皂有点滑(182)

  莫少珩对这些小货郎,哪怕是凉京的百姓都没有话说。

  看看,原本干瘦枯黄的一个个小货郎,现在都长得白嫩嫩的了,看着讨喜得很。

  听说现在这些无父无母的小货郎,每次出门都得结伴而行,因为……生怕被人牙子拐卖了去,长这样的孩子好卖得很。

  现在又给买了这么多被子,被子可不是普通麻衣,贵着呢。

  这怕又是一大笔钱。

  这时,有人道,“你们知道吗?乌衣巷中间开了一间官盐铺子。”

  “我二伯昨天绕路,刚好路过,看着那铺子里面的盐,愣是不敢靠近,因为太好了,又白又细,甚至比贵族世家用的盐还好,想着定是买不起的。”

  “结果,还是铺子里的官爷招呼着我二伯前去看看。”

  “这一看可不得了,明明是上等好盐,结果价格比我们买的粗盐还便宜。”

  周围的人一愣,“这怎么可能?”

  那人哼了一声,“怎么不可能?我二伯当场就买了好多,回来后,还来通知我家也去买。”

  “若不是我也低价买到了那好盐,我会这么笃定地说这么仔细给你们听?”

  “给你们说,那盐细得跟白沙一样,一点苦涩的味道都没有。”

  “说一句实在话,我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好的盐。”

  周围的人哗然了,“这不可能,我们吃了一辈子的盐,盐价如何我们能还不知道?”

  那人道,“那是以前,现在啊,我们不仅能吃得起盐,还能吃好盐。”

  “以前,不是有消息说莫少珩发现了一种新的制盐工艺吗?当时没见着盐也不知道盐价,议论了几天也就没有了消息。”

  “我听卖盐的官爷说,这盐就是用莫少珩发现的新制盐工艺制出来的,产量超乎想象,所以才这么便宜。”

  “以后,凉京还会有更多这样的官盐铺子,我北凉是真的不缺盐了,省下的买盐的钱,能买好多其他东西。”

  周围一片安静。

  那人也在感叹,“吃着这盐,心里多少有些堵得慌,以前我可没少偷偷骂莫少珩。”

  “莫少珩自从回了北凉,之于北凉,倒是从来没有亏欠过什么,反而……”

  莫少珩做过些什么,他们也是看得见的。

  周围也是沉默。

  “吃着便宜又上好的盐,若还肆无忌惮地骂莫少珩,怕真是没脸没皮了。”

  那人继续道,“我昨日买完盐,也不知道怎么的,竟然跑去旁边的卤肉铺买了些卤肉,似乎若不买点莫少珩卖的其他东西,心里跟欠了人似的。”

  “不过,那卤肉当真跟别人说的那样,味道好到了极点,完全不敢相信,卤肉都是用猪肉做出来的。”

  当然,也有人还是不相信。

  那人嘀咕了一句,“官盐铺子就在那里,不信可以自己去看。”

  “若不是以后都能买到这样的好盐了,我才不会讲出来,我偷偷的买不好么?”

  无论是相信不相信的人,自然都是要去看个明白的。

  官盐铺子,第一次排起了长队。

  乌衣巷也第一次出现了排队的迹象。

  买完盐的人,看着提在手上价格低廉又极好的盐。

  可以说,没有莫少珩,他们就吃不上这样的盐。

  这对于整个北凉的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多少也懂。

  其中不少人,默默地走向了旁边的铺子。

  莫少珩能改变,他们何尝不是。

  对于乌衣巷的抵制,进一步松动了。

  莫少珩得到消息后,心情都愉悦了不少,主动说了一句,“晚上将账本送到府上,我要翻看翻看。”

  掌柜都笑了。

  心中也充满了喜悦,这么多年,他乌衣巷终于要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了。

  第二日,莫少珩让人抬着一箱子咸鱼去送赵棣。

  城外。

  密密麻麻的难民已经在迁移了,估计要不了两天,凉京城外就很少能见到难民了。

  莫少珩让人将咸鱼搬上车,镇北王府的管事嬷嬷也在教燕王的人,烹制咸鱼的方法。

  “这咸鱼煮起来简单,在路上吃的话,也能添加个滋味,是个好东西……”

  莫少珩走向赵棣,“这一去得多长时间?”

  燕王答道,“一月有余。”

  主要是前期工作的安排,等安排稳当后,他也只需要呆在府中,按时听工作汇报就行。

  莫少珩点了点头,一个月时间也不长,眨眼功夫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