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靖竹听得楚星河说得头头是道,都快要相信他真的就是那益州的利家少爷了。不得不说,楚星河的演技一如既往的好。
大胡子见状也没了别的办法,谁让楚星河护着苏靖竹,苏靖竹又护着整个商队呢?其实商队匀出来的一部分食物,也够他们吃的,但是见着这商队的人好欺负,他才变本加厉。
月儿见大胡子被气走,道:“姑娘,你可真有胆气。”
“几次在生死关走过,这世上没有多少事是能够让我感到害怕的。”苏靖竹的眉眼间带着一种看淡世间万物的淡然。
月儿撑着下巴,看了眼大胡子等人,面上还是不怎么高兴。先前她差点就被那群人给糟蹋了,如今心里扎着一根刺,不拔走,难受。
“有他们跟着也好,就和有免费保镖似的。若是出现了什么意外,他们要么人财两空,要么得出手帮忙。”苏靖竹半开玩笑地说道。
“我没有姑娘那么豁达,不过姑娘说了之后,我觉得心境开阔了许多。”月儿感激地看着苏靖竹,“先前多亏了姑娘出手相救,多谢。”
其实苏靖竹和楚星河算是比较特殊的,商队里的财物不他们俩无关,即便是那群江湖人想找女子泄欲,在看了苏靖竹此刻的容貌之后,也不会去找苏靖竹。所以,其实苏靖竹和楚星河就算是直接离开,按照他们俩的武力值,那群江湖人也会识相地不与他们俩作对。
正文 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生意经
“这有什么好谢的,若不是你救了我们,你们哪里会在这个时候离开村子?”苏靖竹没有邀功,这件事算来算去,还算是她和楚星河对不起月儿和月儿娘。
月儿娘闻言,看了眼楚星河后迅速低头了,她知道若不是苏靖竹,楚星河是绝对会袖手旁观的。
不过在村子里的时候,她就看得出来楚星河的心肠有多么冷了。
楚星河不在意她的女儿的性命,在她的意料之中,甚至因为女儿到底没有出事,她并没有对楚星河生出怨忿了。好歹女儿救的苏靖竹,是一个有良心的人。
在楚星河的“真实”身份曝光之后,商队的不少人想和楚星河说话,问问利家的生意经。人家若真是利家可以独当一面的继承人,即便是学到一丁点皮毛也足够受用终生了。
不过,楚星河不怎么爱搭理商队的人。商队的人退而求其次,便看向苏靖竹。
就连那些江湖人也竖着耳朵,想听个门道。倒不是他们现在都想去经商了,只不过是觉得多学一点东西没有坏处罢了,他们又不可能一辈子当这种半吊子的劫匪。再者,听了苏靖竹所说的话,还可以进一步判断苏靖竹是不是利家的人。
苏靖竹似笑非笑地睨了那群江湖人一眼,道:“怎么着,诸位也有了做生意的兴趣?”
“我们这是怕你是西贝货!你今天要是不说出一点道道来,我们可不会轻易放过你。”
苏靖竹面色淡淡地开始说道:“我们利家的经商之道,无非是因地制宜、多处经营;把握行情、人需我予;诚实守信、不求暴利;劳动致富、勤勤恳恳;乐善好施、赋商于德。”
苏靖竹所说的这几十字,并不是她自己随便忽悠出来的,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总结出来的经商之道。
这些字很精准地说出了经商的道理,虽然这些经商的道理有的人也懂,但是很少有人能够精准地总结出来。有的时候因为生意经验而形成的经商习惯,并没有这么明显地形成文字叫人记得清楚。
一众商人听得苏靖竹所说,纷纷点头,觉得苏靖竹的话很准确地概括了他们所想的。
“好一个人需我予,商人不就是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把东西南北的东西买来,相互买卖吗?但凡人们需要的,总是能够卖一个好价钱。所以啊,这做商人,眼光还得毒辣,看得出来百姓们需要的是什么。”钱老五深思一番,便忍不住将自己脑海中所想给说出来了。
戚老道:“眼光不准,血本无归也是有可能的。只不过这世间哪里有人的眼光能够永远那么准?恐怕除了经验和情报之外,还需要其他的才能。”
“所以这才得因地制宜,多出经营吧。这样,就不会血本无归了,总是会有赚钱的。”钱老五道。
苏靖竹笑道:“没错,得把鸡蛋投放在不同的篮子才行。不然若是其中一个篮子摔到地上,篮子里的鸡蛋都要破碎。也只有分开放,才能保证总有小鸡孵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