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他富可敌国_作者:隔壁的加菲猫(302)

  “不……不用了!”当即便有人摇了摇头。

  温清霄作保,还将这些银子放在这里给他们查验,如此大的诚意,他们还能有什么不愿意相信的?

  当即便有人低声感慨了一句:

  “没想到厉王府真的愿意给绍城捐上五十五万两的赈灾款!”

  几乎所有人都还沉浸在亲眼见到了五十五万两现银的震撼之中,现下根本没有人说话。

  这道声音虽然低,但在此时,却尤为明显,直直地敲进了众人的心中。

  几乎有脑子的人,都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次被派去绍城赈灾的总负责人是大皇子,若是此时办得好,于大皇子而言便是大功一件。

  而与大皇子关系最为紧张的厉王府,却愿意在这个时候,拿出五十五万两用以赈灾。

  这与替旁人做嫁衣,又有何区别?

  温清霄政治触觉甚至还远在顾砚书之上,又怎么会听不出来这句话的含义?

  当即微微笑了笑,轻声道:

  “厉王府说,国家之前无恩怨,百姓面前无对手。赈灾一事,功劳在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灾民平安,而这,恰巧也与报社成立的初衷不谋而合。”

  报社成立的初衷是什么?

  没有人比这些十日里每日都会买一份日报学子更加清楚。

  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当初在日报上看到这句话时,不少人都感觉心灵受到了震荡,甚至还引起了不少人的讨论。

  现在听到温清霄这番话,又想到当初在看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时的震撼,顿时便为自己刚刚那一番想法而羞愧不已。

  羞愧之下,顿时便有人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我也想为绍城百姓尽绵薄之力,但囊中羞涩,至多只能拿出十两银子……”

  说到这里,那人像是说不下去了。

  毕竟十两银子,与厉王府动则十万二十万的捐款相比,着实是有些拿不出手。

  “捐款一事,多多益善,少少无拘,别说是十两银子,就是十个铜板,哪怕是一个铜板,能够让灾区饱受饥寒的百姓们多喝上一口热粥,也是我们的心意。”

  这话一出,那人心中的顾虑顿时便消散了个一干二净,想也不想便上前,表示自己要捐款十两银子。

  温清霄示意他到报社前的那张书桌前登记。

  不多时,报社外墙上的那张红纸的明细,便有了新的内容——

  “花开霁花公子,捐款十两银子。”

  花公子明显没有想到,十两银子居然也能被写在上面。

  对比前面的几笔捐款,顿时觉得有些无措。

  但接下来,报社中人的道谢,以及温清霄感谢的眼神,顿时便打消了他的无措。

  花公子这番举动,像是给其他人做了一个示范,当即,便又有人上前捐款。

  这个人捐款的数额,甚至比花公子更少,只有一两银子。

  但报社之人依旧将这一笔捐款仔仔细细写在了身后的明细之中,依旧真诚地对这人道谢。

  如同温清霄所说的那般,多多益善,少少无拘,他们并不会因为捐款数额过小,而区别对待。

  有了良好的开头,其他人也像是反应了过来似的,纷纷上前,表达自己想要捐款的意愿。

  不一会儿,那墙上的红纸上,便密密麻麻地写上了不少明细。

  从明细上的内容的变化不难看出,一开始的捐款数量都在一两银子及以上,到了后来,便逐渐出现了几百文钱,或者是一百文钱的数字,夹杂其中。

  而那些想要捐款,但囊中羞涩之人,在看到这些一百文钱的明细时,也抛却了心中的顾虑,纷纷慷慨解囊。

  如同那募捐启示上所写的那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京都报社》如此大的动静,除了这些学子与百姓之外,其他商贾以及店铺的掌柜当然也都有所耳闻。

  眼见着厉王府以及陶然居和归园居、邀月阁,因为捐款之事名声大噪,被京中百姓交口称赞,这些人也发了愁。

  他们到底要不要捐款?

  不捐吧,那报社外的明细可写着呢!谁捐了谁没捐,简直就是一目了然!

  现在京中已经隐隐有了买瓷器就要去陶然居,陶然居良心店铺,不仅仅会赚钱,也会做善事,买陶然居的瓷器,同样也是在做善事的声音。

  若是他们不捐旁人捐了,是不是会损失不少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