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子和四爷都重生了的清宫当团宠_作者:醉酒花间(86)

  常宁嘴角微抽,硬着头皮说道,“有……有吧……”

  “这样啊,那没事了,反正待会儿就到皇宫,确不用保成再折腾一趟。”康熙点了点头,摊开纸筒看着扉页上小手印,越看越喜欢,“小九才多大一点,就知道和哥哥一起读书了,不愧是朕儿子,长大后肯定有出息。”

  福全:……

  常宁:……

  行吧。

  皇上夸儿子,他们还能说什么?

  听就完事儿了。

  *

  皇宫门口,太子心情极好等着康熙回来,二大爷脾气太好,不能可着老实人欺负,亲阿玛回来就没这顾虑了,二大爷不敢管事情,找亲阿玛绝对没问题。

  他前两天又去了一趟官窑,索额图正经办起差事还是挺靠谱,看着那些成型玻璃制品,他一瞬间甚至以为到了后世玻璃加工厂。

  他们大天朝工匠,就是流批!

  太子爷身上带着新鲜出炉《京城改造计划》,扉页上已经盖上了胤祈郑重其事按上去小手印儿,这可是他和老四讨论了许久才商量出来最符合现在生产力改造方案。

  不需要大劈叉直接飞跃成为现代大都市,只求京城能宜居,别像中世纪西方城池一样走在路上都没法下脚就行,只要汗阿玛点头,他现在立刻让工匠开始研究水泥。

  策划书都已经写好,就差汗阿玛点头了。

  皇帝銮驾越来越近,很快就到了皇宫门口,父子俩许久未见都激动不行,康熙让太子到身边来,第一句话就是,“保成,朕听你二伯说官窑琉璃是你让烧,是这样吗?”

  “回汗阿玛话,儿子跟二伯去外面看了西洋人铺子,实在看不惯他们在大清劫掠钱财,这才回去找了相关书籍来看,烧出琉璃是官窑匠人功劳,儿子不敢居功。”太子谦逊说着,这会儿把态度摆好,待会儿汗阿玛就不好意思再训斥他。

  皇帝回宫,随行官员已经各回各家,车辇上除了康熙只有两位亲王加一位阿哥,都是待会儿要去慈宁宫报平安,福全看着太子久违正经模样,竟然有种恍若隔世感觉。

  天知道他这些天过都是什么日子。

  太子袖子里放着准备好策划书,在他们家汗阿玛跟前十足温良恭谦,只提了几句新烧出来大面琉璃可以做成窗户,然后紧接着就呈上改造京城策划书。

  他不想出门就是垃圾堆,京城百姓更不会想天天生活在垃圾堆里。

  为了不让那些南方士子们来到京城后震惊于京城脏乱差,为了让天下百姓都觉得京城是个好地方,为了让京城成为大清代表性城市,必须把改造京城提上日程。

  康熙看着扉页上熟悉小手印,挑了挑眉问道,“这也是胤祈摁?”

  “汗阿玛英明。”太子爷点了点头,开始睁着眼睛说瞎话,“这是儿子和四弟九弟一起完成,汗阿玛,九弟小小年纪就已经想着为您分忧,您一定要认真看,不然九弟可是要哭鼻子。”

  汗阿玛经常出宫,肯定知道内城外城是什么情况,春秋刮大风,夏冬多雨雪,刮风时候漫天黄沙,下雨下雪时候满街溅泥。

  ——泥途坎陷,车马不通,潢潦弥漫,浸贯川泽。

  他就不信汗阿玛看见那种场景心里不别扭。

  只修路还不够,下水道也得重新利用,前朝时京城内外通水沟就堵了,一堵就堵那么多年,老朱家江山都没了,京城臭水沟问题还没有解决,越往后拖越难疏通,不能等到京城被水淹了才重视。

  知道后世为什么留下那么多京城脏乱差资料吗?是那些从干净地方过来士子震惊之后留下作品啊!

  虽然人多繁华地方必不可免产生这些问题,但是不能一直放着不解决,京城百姓在这种环境中住习惯了不假,但是不代表他们不想换个干净点地方生活。

  康熙听着儿子话,嘴角微抽将印着小手印那张翻过去,一边看里面内容一边问,“保成怎么想起来要修路了?”

  太子爷坐正了身子,按照十几岁小孩儿应该会有思路开始回答,“琉璃易碎,京城路不好走,前些天送到宫中大面琉璃只有一块完好无损,儿子想是,把路修平整了,运琉璃就不用那么费劲了。”

  康熙啧了一声,继续问道,“要那么多琉璃作甚?”

  “大面琉璃可以做窗户。”太子爷眨眨眼,满眼无辜回道,“烛火伤眼,儿子想让汗阿玛在安了玻璃窗户书房里处理公务。”

  康熙心中感动,将两本简单装订册子放在一起,拍拍太子肩膀温声道,“说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