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岁_作者:绣生(166)

  他幽幽叹了口气,仿佛全然未曾意识到文贵妃所说的那个谋害皇子的人,是他自己。

  即便安远侯明知他这是故意拿自己挡刀子,这时候还是不由生出了些许感激。他保护二皇子不力,文贵妃若要处置他便罢了,只盼着莫要牵连徐家其他人。

  文贵妃自然察觉了在场众人的神色变化,殷承璋与安远侯的谋划她也是知道的。只不过如今没算计到太子,自己的儿子反而搭进去一条命,让她如何能不恨?

  她恨恨盯着殷承玉,蓄养得长而锋利的指甲陷入掌心,快要掐出血来,方才压下了心底的愤怒和不甘,垂下眼歉意道:“太子殿下说的是,是本宫失态了。”

  一直未曾言语的隆丰帝这时才出来打圆场:“此事既已说明白,日后便不必再提。礼部好好操办二皇子的丧事,一应物件都用好的。”说完方才看向殷承玉:“这次山东叛乱得以平息,太子也辛苦了,便好好休息几日罢。”

  对于平乱封赏,却是只字未提,轻轻带过。

  殷承玉并不意外,他行了礼,便退了出去。

  薛恕并未随他离开,而是跟在了隆丰帝身后。

  陪了一会儿文贵妃,隆丰帝便回了乾清宫。

  薛恕亦随行。

  回了乾清宫,隆丰帝在正中的罗汉床坐下,挥退了伺候的内侍,眯眼打量立在面前的少年人。

  出去一趟回来,薛恕的气势瞧着比先前更足,已经不输在宫中浸淫多年的高贤等大太监。若不是隆丰帝一手将他提拔起来,也不相信他其实进宫还不到一年。

  是把好用的刀,只可惜这把刀却分不清自己的主子。

  隆丰帝端起热茶轻啜,待他的态度不似从前亲近,语气也是不咸不淡:“将山东之行说与朕听。”他着重强调道:“事无巨细。”

  薛恕直挺挺立在那儿,似乎并未察觉皇帝待自己的不同。

  隆丰帝说事无巨细,他便当真事无巨细地将山东平乱经过说与他听,只略过了与殷承玉还有应红雪的部分。

  “……就是这些了。”薛恕垂着眸,态度倒是与从前无异。

  恭敬,却并不似其他人谄媚。

  不论前世还是今生,他都将隆丰帝的性子摸得很准。隆丰帝疑心重,实际上并不喜谄媚讨好他的人,那样的人会叫他觉得有所图谋。他还喜欢揽权,心里最厌恶的便是争权的臣子,即便他还需要利用这些臣子打压太子。

  如他这般恭敬却不谄媚的纯臣姿态,才是最让隆丰帝放心的。

  上一世他便是靠着隆丰帝的信任,才一步步斗倒了高贤和龚鸿飞,将东厂和锦衣卫握于手中,壮大了西厂。

  不过眼下隆丰帝对他的态度,显然是听说了什么,又犯了疑心病。

  他正思索着,就听隆丰帝又好似随意地问道:“朕听闻这次太子遇险,是你冒死相救?”

  “是。”薛恕神色不变,亦未否认,也并未为自己辩解。

  “你与太子倒是亲近。”隆丰帝语气不明地感叹一声。

  薛恕神色坦然道:“太子殿下是君,君有难,臣自当以身相救。”

  “朕倒是看不出来,你对太子竟然忠心至此。”隆丰帝神色微沉,已有了怒意:“既如此,那西厂与御马监的事务你便不必管了,去慈庆宫伺候太子起居罢!”

  他冷冷瞧着薛恕,决心给他个教训。也好叫他清楚地知道,他该效忠的君是谁!

  然而薛恕并未求饶或者露出任何惶恐之色,他只躬身行礼:“谨遵陛下旨意。”

  隆丰帝将手中的茶杯砸在他身上,怒道:“滚!”

  薛恕毫不迟疑地退了出去。

  隆丰帝那一下并未留手,茶杯是实打实砸在了他身上,热茶打湿了衣裳,顺着衣摆流了一路。

  薛恕看了看染成深色的衣裳,微微皱了眉,正欲去换身干净衣裳,前路便被笑吟吟的高贤拦住了。

  高贤早看他不顺眼,但无奈隆丰帝宠信他,轻易动不得。如今得了消息,知他触怒隆丰帝,特意来看他的笑话:“薛监官这是犯了什么事,竟惹得龙颜大怒。可要咱家帮你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

  薛恕赶着换了衣裳去慈庆宫,不耐烦同他掰扯浪费时间,只轻描淡写地问:“怎么不见高督主?”说完之后他才好似刚想起来一般道:“竟忘了,高督主已被陛下发落了。”

  他语气关切,神色却嘲讽:“如今东厂无人管事,高掌印一人顾着司礼监与东厂,竟如此得闲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