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高考那一年_作者:远上天山(37)

  她们班当时一共18个二本达线的学生,表姐是第18名。

  纪时“嗯嗯”应了,他是习惯了去二姑家吃饭,小时候纪爸纪妈干活忙,他到家了没饭吃就先去二姑家,有时候连春节也是这样,二姑家开饭早,他去找表姐玩,先在她家吃顿垫垫肚子,再回自己家吃第二顿。

  纪妈和二姑的手艺都不错,不过纪妈比较会做正经一点的菜,口味也清淡,烧鱼烧肉这些,二姑的口味却重一些,本地的炝泥螺炝虾,炒泥螺炒田螺,家里人一起聚餐,不管是在纪时家还是小姑家,这些菜基本都是二姑上手。

  吃过饭,纪时先洗澡,Z中别的都好,就是洗澡太麻烦,纪时家是电热水器,以前是太阳能热水器,可惜太阳能热水器冬天洗澡太麻烦,家里后来就换了电的。

  现在的热水器储水量小,家里建了新房之后换了一个更大的。

  忙完之后纪时就打开台灯,开始看化学课本。

  在所有科目中,他最薄弱的就是化学,开学已经一个月了,他甚至都没有系统地翻过化学书,幸亏老驴带他们复习的时候很细致,帮纪时把之前丢掉的基础补回来了一点。

  纪时对化学的复习模式和物理一致,他把教材、参考书和笔记放在一起,先从已经复习过的地方开始看,老驴讲过的地方他的思路都很清晰,做题也没有问题,但老驴没讲的地方纪时就觉得有些难了。

  课本里的东西毕竟有些浅显。

  纪时抿紧嘴巴,笔在草稿纸上演算着,练习是加深记忆的最佳方法,以他的经验来看,哪怕是比较复杂的化学公式,多做上几遍题记忆也就深刻了。

  “先产生沉淀后沉淀再溶解……”

  “实验的基本操作……”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专注度最集中的时候,纪时翻过书再翻参考资料,再把一个小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他复习得很慢,像蚂蚁搬家似的,清一个知识点他就把对应的章节给勾掉。

  纪时倒也没有一次性看太多,他基础差,吃太多也吃不下。

  不过他现在比之前还是轻松一些,和姚蒙互加了QQ之后,纪时会给对方发消息问物理和化学题,姚蒙一开始只和纪时讨论数学,结果有次两人讲到了英语作业,他发现纪时的英语好像也不错,这样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姚蒙一旦有把不准的题就来问纪时。

  数学题两人一般是没什么争议的,即便答案不一样,用彼此的方法算一遍一目了然,英语反倒会有不少争论,经常有两个人battle了半天,结果答案是另外一个选项的情况。

  纪时的QQ小人又在闪了,曾泰然发了个哭哭的表情,问他有没有写数学作业。

  “你不是应该4号晚上才找我的吗?”纪时回了个消息过去。

  “别提了,我妈就在我旁边,我是躲在厕所里给你发消息的。”曾泰然一通抱怨,“我想写英语来着,她非盯着数学卷子让我写,我根本就不会啊。”

  曾泰然爸妈都是那种特别正经的家长,纪时曾经见过一次,那种威慑力让身为渣渣的纪时压力山大,甚至会产生是自己带坏了曾泰然的羞愧之感。

  ——其实根本不是。

  纪时也不明白,有那样的父母,怎么曾泰然的个性那么不靠谱?

  在曾泰然的强烈建议下,纪时先开始做第一套数学卷子,第一套的难度不算大,不过有一道考察蛮新的题,纪时在QQ上和姚蒙提了一嘴,姚蒙也是这么觉得的。

  填空题14道纪时唰唰就过了,解答题他最后一道思考的时间最久,精力基本都耗在这一道上了。

  考试时间毕竟是有限的,齐老师也一直在课堂上强调,遇上不会的题要适当放弃,不能耽误了做其他题目的时间。

  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学题会做的进度就很快,基本看看题就会了,不会的题思考之后能解出来的几率五五开,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即使后面想尽办法解开了,耗费的时间也是大量的。

  纪时正沉浸在做题中时,房门被推开了,纪妈端了杯开水进来,嘱咐纪时早点睡别熬夜。

  “要是嫌冷,把小桌板放床上写。”

  纪时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人还是埋在题里继续写。

  久坐是冷,不过现在还没到真正冷的时候,他多披了件外套,鞋子也穿的棉拖,所以不觉得冷。小桌板是那种可以折叠式的,一块板和四根铁架支撑着,冬天在床上用最方便,不过纪时用那个总有种腿伸不开的感觉,比在桌子上写作业累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