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鲛人后,我独占三千宠爱_作者:漱己(266)

  一如暗卫所禀,丛霰这几日祭拜周氏哭得狠了,还烧了不少纸钱。

  “臣弟拜见皇兄。”丛霰跪倒于地,“启奏皇兄,臣弟从周家寻到了皇兄当年的佩剑‘桃面’,因臣弟不可随身携带利器,‘桃面’暂由杜明达杜侍卫保管,‘桃面’想必是被母后藏起来了,才会出现于周家,母债子偿,望皇兄降罪。”

  “桃面”?

  丛霁一十一岁生辰那日,母后将削铁如泥的“桃面”赠予他,因剑身色若桃花,而被母后命名为“桃面”。

  他记得“桃面”遗失于他一十八岁那年的炎夏,却原来是被周氏藏起来了。

  他不置可否,只道:“退下罢。”

  “臣弟告退。”丛霰未及退出思政殿,陡然被丛霁唤住了。

  丛霁温言告诫道:“周氏已被废去太后之位,你不可再称呼周氏为‘母后’,切记。”

  丛霰顺从地道:“臣弟记下了。”

  待丛霰出了思政殿后,他才命杜明达呈上“桃面”。

  杜明达应诺,将剑匣奉予丛霁。

  以防有诈,丛霁将剑匣放于远处,以内息震开了剑匣。

  目前为止,这剑匣并无古怪,他到了剑匣前,定睛一瞧,里面所盛之物竟果真是“桃面”。

  “桃面”是如何落入周氏手中的?又或者丛霰撒了谎?

  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118章

  他端量了一会儿“桃面”,思忖着这剑匣与“桃面”是否尚有蹊跷?

  乍看之下,这“桃面”与他遗失之时一般无二,这剑匣亦不像是设有机关暗器。

  他正欲将“桃面”从剑匣当中取出来,手指尚未触及“桃面”的剑柄,他已将手收了回来。

  以策万全,他取了一张锦帕裹于右手,方才屏气凝神地将“桃面”取了出来。

  他与丛露皆饱受奇毒之苦,切不可掉以轻心。

  下一息,他猝然听得一阵悦耳的足音,遂抬起首来,向殿外望去。

  正是温祈。

  今日温祈回来得较平日早一些,他不及去宫门迎接温祈。

  他唯恐温祈为这剑匣与“桃面”所祸,示意温祈走远些,切勿靠近。

  待确定温祈走远了,他才接着端量手中的“桃面”。

  温祈见丛霁手中执着一把色若桃花的利剑,又示意他走远些,满腹疑窦。

  这剑是从何处而来的?

  为何丛霁因手执这剑,而要他走远些?

  他已远得看不清丛霁及其手中的剑了,遂细细地回想着那剑。

  色若桃花……

  剑……

  丛霁……

  他脑中倏然灵光一现是“桃面”。

  原话本中曾提及过“桃面”,“桃面”乃是先皇后母后于丛霁一十一岁生辰那日赠予丛霁的生辰贺礼,后又于丛霁一十八岁那年消失无踪。

  由于他仅粗略地翻阅过原话本,关于“桃面”的其它信息,他一概不知。

  丛霁今年二十又八,时隔十年,“桃面”何以忽然出现了?

  丛霁究竟是从何处寻回“桃面”的?

  自丛霁的神情判断,丛霁之所以示意他走远些,想必是为了保护他。

  那“桃面”到底有何不妥?

  那“桃面”是否会伤着丛霁?

  他惴惴不安地望住了丛霁的轮廓,双手握拳。

  那厢,丛霁以肉眼瞧不出这“桃面”与剑匣是否有蹊跷,遂暂且将“桃面”放回剑匣,阖上剑匣后,又命人将刘太医请来。

  刘太医已洗清了罪名,官复原职,依旧任太医署太医署令。

  刘太医担任太医前,曾是医馆的大夫,年过三十,方才进入太医署。

  论行医经验,刘太医远胜于章太医,故而,丛霁命人将刘太医请来,而非章太医。

  刘太医已良久未曾被今上召见了,还以为今上对他心怀芥蒂,但若如此,今上何必再让他继续担任太医署太医署令之职?

  听得今上传召后,他紧赶慢赶地去了思政殿,尚未行至思政殿,却见到了温祈。

  温祈的身量较他上回所见之时抽长了些,长身玉立,身着六品官服,其上绣着栩栩如生的鸬鹚。

  是了,温祈已是翰林院修撰。

  他初见温祈,温祈尚是被困于丹泉殿的幼鲛,他猜测温祈恐会成为今上的禁/脔,甚是惋惜,却又无可奈何,令人费解的是今上居然请了其启蒙恩师前太子太傅喻正阳为温祈授课,今上甚至将温祈送入崇文馆念书,破例恩准温祈参加乡试、会试以及殿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