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夫郎放下手里已经吃完的碟子,从兜里掏出75枚铜板递给伍白,这才接过打包好的卤肉,高兴地离开了。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且从对方的表现能够看出来这个卤肉不只是闻起来香,吃起来也香,周围的人也就不再干等着了,纷纷对着伍父他们说道:“给我来半斤。”
“给我来一斤,打包带走。”
一时之间客似云来,伍家众人忙的不可开交。
眼看着还未到午时,带来的所有卤肉都已经卖完了,收拾好所有的东西以后,伍父就把这些桌子等东西放在集市上的一家店里寄存着,这家店靠的就是给那些在集市上摆摊的商贩存放东西赚取生计,店里收费也不高,每天一个铜板,毕竟要是收费太高,别人可能就宁愿带着东西回家了。
因为大家都累的不行,也等不及回家做饭吃,伍父就带着众人去了一家小餐馆解决了午饭。
吃过午饭,众人这才回家。
伍父把早上赚到的银子拿出来倒在饭桌上,大家一起帮着清点,最后数出来以后刨去本钱,发现净赚六百二十四文钱。
要是每天都能让赚这么多,那一个月岂不是就能赚到18两之多,一年下来简直不敢想象。
顿时大家都乐开了花,看着桌子上的铜板,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明天在向他们招手。
伍夫郎把桌子上的铜钱数了一些出来,分给了几个年轻人,剩下的就找了根麻绳穿起来,放进了自己的兜里。
因为众人已经在镇上吃过午饭,所以这会儿大家都没事做,伍父就又去了一趟屠夫家,向他家买了比昨天更多一些的肉带了回来交给伍夫郎他们几个哥儿。
厨房里,几个哥儿看着那肉,仿佛见到的不是肉,而是一个个铜板,不由自主的大家的动作都加快了起来,哪怕知道这个东西明天才会卖出去,完全不用那么着急。
晚饭的时候,伍白提议割一点卤肉自家吃,伍夫郎看了眼大家,见大家都没有反对,就去了厨房,很快就端了一盘卤肉出来。
大家一边吃着卤肉,一边聊着明天的生意,甚至还聊起了租铺子的事情。
第十八章 糟糠小夫郎(十八)
时间如白驹过隙,很快就到了第二年的四月初,距离伍康安乡试还剩一个月不到的时间。
这时候的伍家已经成功在镇子上买下了一家铺子,并且和村民达成了长期合作的关系,村民现在大都养起了鸡鸭鹅,种了大片的蔬菜,村里的屠户也改行不当屠户了,当起了养猪大户,他养的猪全部卖给伍家,这比他当初干屠户的时候还要赚的多。
伍家也从刚开始只卤些猪肉来卖,增加了不少其他的肉类,以及蔬菜。
至于伍家的地,他们也选择了租给村里的人耕种,毕竟要忙着店铺的生意,确实有些顾及不上田里。
董恒的母亲一开始也跟着村民们养了一些鸡鸭,但是他拿到伍家卖的时候,伍家根本不收他的鸡鸭,当初他那么得罪伍家,谁还是个没有脾气的人了,如今村里的人都向着伍家,伍村长他们自然也就不怕得罪了董母。
董母一气之下就跑到镇上伍家的店门口破口大骂,说伍家的人不讲道德,做事不仁义,说不定这些吃食里面被下了毒药,让那些食客们要小心一些,免得被伍家给害了。
一些经常在伍家买卤肉吃的食客倒是没有变化,一如既往的来卤肉店买吃的,毕竟他们都吃了那么久,东西有没有问题他们还不知道么,但是一些外客或者没有经常在伍家买卤肉的客人就不那么想了。
那段时间,伍家的生意真的是一落千丈,倒不是说完全没有客人,但是始终是没有之前生意那么好了。
伍家的生意没有之前好,东西卖不出去,进货就少,兴丰村的村民自然要找伍家询问,伍父就只好把董母来店里大闹一场,以及店里生意受到影响的事情说了。
村民们好不容易过上一点儿好日子,结果就被董母给搅和了,那段时间董母家每天都有村民往里面扔石头,吓得董母有天一大早就出发前往县城找董恒去了。
可是董恒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些事,他把这件事暗暗记在心里,想着将来金榜题名,再来收拾这些愚民不可,当然重点还是要收拾伍家。
之后还是伍白想出办法,他让伍家人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也去店铺后面,直接就在店里面吃,还每个人必须都要在客人面前亲口吃下自家的卤菜。
伍夫郎一开始听到伍白这么说,有些心疼,毕竟那些东西都是钱啊,还让家里所有人都顿顿吃,本来生意就不好,这不是雪上加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