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四弟,豫王,前阵子病得厉害。朕去探望他时,他说自己对苏少卿倾慕已久,日思夜想只求一亲芳泽,甚至不惜在朕明前剖心明志。要不是朕反应迅速,那把‘钩鱼肠’的剑尖,已然刺进他胸口了!”
沈柒撑在地面的手指,不由自主地攥住了大腿旁侧的衣摆。
“朕兄弟众多,但真正放在心上的,也只得豫王一个。豫王一贯的毛病,你也是知道的,专爱在年轻官员里找‘知己’。朕也知道他这般做派有失亲王的体面,但他毕竟是朕一母同胞的兄弟,早年又有过救驾之功。看他如此自苦,朕也不忍几次三番地钳制他。可苏晏那边,毕竟是朝臣,朕也不好找人去替豫王当这个说客。思来想去,这个任务也只能落在你头上”
“皇爷是想让臣……”沈柒开口,嗓音干涩得厉害。
皇帝俯身,长发带着阴影一并垂落下来,低声道:“你身手不错,苏少卿又对你颇有几分信任。待会儿出了宫,你去苏府,将他灌醉了,送去豫王寝殿过一夜,再送他回府。
“如此一来,豫王得偿所愿,苏少卿毫不知情,朕不必左右为难,你也能将功赎罪。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沈柒想说什么,皇帝在他肩膀上用力握了一握:“考虑清楚,再回复朕。这是朕给你的最后一次机会。
“你完成这个任务,朕才会相信你的忠心。否则,朕将对你彻底失望,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沈柒,你千辛万苦才坐到了这个位置,总不会为了一念之仁,而将所有心血付诸东流,甚至赔上自己一条性命罢?
“殿外候着不少锦衣卫,个个都想取你而代之,绣春刀下,从来少不了抗旨的顽徒。
“朕言尽于此,你想清楚了再回答。”
沈柒陷入了长久的、死一般的沉默。
“考虑清楚了么?”皇帝返身坐回圈椅上,端起茶杯,好整以暇地问,“朕要休息了。”
沈柒低头,盯着地面黑褐色的金砖。光滑如镜的砖面,将他的眉目扭曲地映照出来,是一头咆哮撕咬而不得脱柙的困兽。
“臣……遵旨。”
皇帝挑了挑眉,“朕劝你,别打什么阳奉阴违的主意,否则欺君抗旨之罪,莫说你沈柒一颗脑袋,就算加上你父族沈氏、你母族姚氏的上百颗脑袋,也不一定能赎得了。”
沈柒脸色木然:“臣知道。豫王但求一夕之欢,不会弄出什么不可收拾的局面。莫说苏晏届时不省人事,就算醒了,也不过是抬一抬屁股的事,又不掉他一块肉。与臣的性命比起来,孰轻孰重,臣心里有数。”
皇帝暗自咬了咬牙,皱眉道:“粗俗!”
“是,臣粗人一个,言辞不当。但听君命,无有二话。”
“既如此,你这便去。朕命两个御前侍卫,路上给你掌灯。”
沈柒跪得太久,气血不通,膝盖刺痛到麻木。他强撑着起身,有些蹒跚地退出养心殿。
殿门重新关闭,皇帝忽然扬手,将一杯茶砸在他跪过的地方。
黄釉瓷杯碎裂,茶水溅到了袍角上。
皇帝在一呼一吸间调节好情绪,起身走向内殿。转过一道落地明造雕花扇门,他停下脚步,向背靠门板、闭目不动的苏晏问道:“你都听清楚了?”
第191章 峰回路转再转
苏晏缓缓睁眼,向景隆帝拱手行礼,“听清楚了。”
“那就不枉费朕大半夜的将你召进宫。”皇帝面沉如水,问道,“有何感想?”
苏晏抿了抿嘴角,不答。
“朕早就提醒过你,你可还记得?”
……记得。
正月初一,鸿胪寺案发后,君臣于南书房密谈。皇帝问起梅仙汤,呵斥道:天子之刃,也敢染指,不怕割了手?你知道那是一柄什么样的剑?你知道是你把玩剑,还是剑把玩你?
“朕把北镇抚司交沈柒打理,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朕难道不清楚?他是一柄暗刃,专杀黑夜中的魑魅魍魉,但杀得多了,自己也将成为魑魅魍魉。朕每次与他说话,看着他貌似恭顺的面目,都能透过眼神一直看到他心底去你猜朕在他心底看到、听到什么?”
苏晏摇头。
皇帝道:“一头被铁链锁住的、咆哮撕咬的凶兽。”
苏晏微微抽口气,依然摇头。
“蓝喜这老奴虽爱拍马逢迎,但有时看人的眼光还是准的。”皇帝忽然说起了不相干的人,话锋一转,又道:“他说,沈柒是个枭才。你一定懂这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