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世权臣_作者:天谢(543)

2022-01-18 天谢

  苏晏又追问:“是谁教你们唱的?”

  孩童们七嘴八舌道:

  “大人教的。”

  “很多人都在唱。”

  “会唱的才是聪明娃,不会唱的都是傻瓜。”

  “叔叔你会不会唱?”

  “不会。叔叔不够聪明。”苏晏笑了笑,把糖都分给他们。孩童们瓜分完糖果,又嬉笑着跑开了。

  苏晏还蹲在地上,一只手伸到他面前。他抬头,看见豫王那张英俊的脸,鬼使神差地握住了对方的手,任由对方把他拉了起来。

  豫王道:“谁说你不聪明?我一巴掌也抽他个胡旋舞。”

  “‘也’?上个被你抽的是谁?”

  “妖僧继尧。”

  苏晏笑了,“干得好。这回又有更大的妖怪送上门给你抽了。”

  他拔腿要走,又回过头,不太舍得地看了看那碗刚吃了两口的头脑汤,自我安慰:“事再急要,也不在乎吃碗汤的这点时间。”

  豫王赞同道:“说得对。”

  两人回到座位,边吃边聊,吃得快,聊得也跳跃。

  豫王问:“童谣而已,为何如此紧张?”

  苏晏道:“这不是童谣,是某种征兆。”

  “征兆?”

  “自古以来,借鬼神、异怪说事,最能迷惑人心。”

  豫王略一思索,“……‘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苏晏颔首:“对,除了借狐狸,也借谶纬之学‘刘秀当为天子’;还有借神仙之口‘赵家天子杨家将’‘谁说当今无真主,两个皇帝一担挑’。”

  豫王沉声道:“刘秀和赵家兄弟,都成事了。”

  苏晏道:“亡国之音,也多起于童谣。譬如‘月将升,日将浸,弧箕服,实亡周国’,是说阴盛阳衰,周朝会被卖桑弓、箕箭袋的人颠覆,周宣王为此在全国捕杀卖弓箭的人,认为这样就能逃过亡国之劫。后来一对卖桑弓、箕箭袋的夫妇,在逃亡路上捡了个被遗弃的女婴,将她抚养成人,取名褒姒。”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亡国之谶谣,应在了他儿子身上。”

  “还有一个童谣,流行于隋末,‘杨花落,李花开;桃李子,有天下’。杨广因此杀了一大批姓李的人。”

  “可他没想到,最后断送隋朝江山的竟是当时还任唐国公的李渊。”豫王露出质疑之色,“这就是玄之又玄的预言?”

  苏晏笃定地说:“不,这是舆论战!”

  他仰头喝完最后一口汤,把碗往桌面一撂,豪气干云:“打架我不行,搞这些,我还真没怕过谁!也不想想老子上辈子是干什么的”

  豫王似笑非笑看他:“敢问苏大人上辈子是干什么的?”

  苏晏把差点溜出口的后半句咽了回去,干笑:“上辈子……上辈子是卖红薯的,所以这辈子当了官。”

  他起身说:“我先走了,你慢慢吃。”

  豫王不吃了,也起身:“去哪里,我陪你去。”

  “进宫面圣。我认为你还是别作陪,这样你好我也好。”

  “……找我皇兄作甚?”

  “讨个新官职当当。而且,我想到把幕后者引出来的办法了。”

  “两位客官,两位喂!”老板追在他们身后骂,“还没给钱呢!吃霸王餐啊,你们这俩人模狗样的玩意儿!”

  豫王哈哈笑着,头也不回地掷出一块银锭,“夺”的一声镶进桌角。老板眼睛都瞪直了,片刻后才反应过来,这是个大人物,给的餐费百倍不止!他大喜过望,趴在桌沿手齿并用地抠银子。

第198章 朕在天塌不了

  “白纸坊爆炸案……联合调查组……组长?这是个什么官职,朕可前所未闻。”养心殿内,景隆帝从锦衣卫呈递的密报上抬起眼,注视着进宫求官的某位臣子。

  苏晏解释:“就是个临时的职位。抽调精干成立专案组,由臣负责牵头与统理,刑部、大理寺、北镇抚司的人手也由臣按需调用。专案组名义上调查的是白纸坊爆炸案,但实际上针对的是七杀营以及背后更深层的力量。

  “等到将来案件水落石出,罪魁祸首伏法,这个联合调查组就会解散,所有人员各自归位,所以说是临时的。

  “另外,臣还需要朝廷下拨一笔专项资金,用于调查组的各项正当开支。”

  景隆帝听明白了,苏晏想要一个没有品阶的实权。这实权虽仅限于对付“弈者”,但决定权与自由度却极大。

  事情不做则已,做就要当决策者,最不喜受人掣肘的确是苏晏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