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再听到周六娘的消息,得知她已被人告上公堂,当日就被下了大狱。
周家想要阻止,已然来不及了。
周家夫妻到了公堂上,难免就要说起当年将周六娘送走的缘由。
此时的周六娘满心绝望,像疯狗似的,逮着人就咬。看到周夫人后,她更是恨极。
要不是这女人善妒,将她送去乡下。她又怎么会受这些苦楚?
于是,当即就将自己回到周家之后,听到的那些关于周夫人的消息,全部都说了出来。
像周家这样立足百年的富贵人家,府中龌龊事难免,尤其周夫人善妒,私底下灌药之类的事没少干,甚至还害死过周老爷两个庶子。
周夫人被下了大狱,判监十三年。周老爷后宅不宁,被罚了大笔银子。
经此一事,周家算是伤筋动骨,再不如以前富贵。又失了余家这门强有力的姻亲,渐渐地沦为了普通的商户。
话说回来,经过这么多日的查访,关于周六娘身上发生的事都查了个清清楚楚。
她平日里喜好打扮,特别喜欢享受外人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也享受众女子的嫉妒。
至于冲周家母子下毒,纯粹是为了回到周家时不被人阻拦。
事实上,她这么想也没错。下毒之事不成,她名声尽毁,回到周家之后还被搅黄了婚事。
每每思及此,她都恨自己下手不够狠。
听着上首的师爷念到此处,柳纭娘察觉到周六娘愤恨的目光,深觉自己无辜。
那余老爷不愿意娶她,可不是因为柳纭娘说了什么,事实上,余老爷娶周家女,目的是两家联姻,娶的又不是女子的人品。之所以退亲,也并不是因为周六娘如何不堪,而是因为他要放弃周家这门亲戚。
不过,哪怕周六娘明白这个道理,她也不会这么想。
因为她早已经认定,自己的婚事是被人搅黄的,她是被人害了。
“周氏六娘,嫁人之后还不安分,不肯相夫教子。伙同奸夫毒害婆婆和夫君,罪无可恕。判秋后问斩!”
“孙四富和有夫之妇苟且,试图谋夺其家财,同样罪无可恕,判秋后问斩。”
赵氏讹诈,现在其男人和周六娘真的暗地里勾搭,网开一面,判监两年。
事情就此落幕。
现在已是七月,周六娘只有两个月好活,听到大人判决,她整个人颓然坐在地上,像是被抽走了骨头和精气神,连求饶都忘了。
事实上,求了也是无用的。
高山镇有人前来作证,也有人来看热闹。这边一判决,事情很快在镇上传开。
都觉得周六娘忘恩负义。
严家养她一场,把她当女儿,也把她当儿媳。那些年里,镇上的这些小媳妇谁不羡慕她?
既得夫君疼爱,也得婆婆怜惜,从来都不用干活。生了个闺女,也没有被人嫌弃,结果……掉进了福窝却不知惜福。
活该!
倒是有不少人因此提出要和严家结亲。
如今的严家已今非昔比,买下的那几亩荒地上,庄稼郁郁葱葱,今年风调雨顺,眼瞅着就丰收了。
那么多的地,且种子选得好。严家真正成了富农。
当年的秋日,柳纭娘挺忙的。她请了人,做起了糖坊。
之前她有特意学过,还炼出了白如霜雪一般的糖,送到了衙门后,大人立刻就派人送往京城。
于当下来说,有这种晶莹如霜雪的一般的糖出来,证明皇上得天庇佑,是明君之相。
县城里少有命案,周六娘行刑的那日,天空下起了秋雨,冷风一吹,像是凉进了人的骨头缝中。
周六娘被运到菜市口,不知道是风太大,还是她穿得太少,只觉得浑身从里到外凉了个透,所有人都在嘲讽谩骂。刽子手的刀还没扬起,她觉得自己已经死了。
早知道会受这么大的屈辱,还不如自己在牢中寻死。想归想,如果让她真死,她大概又舍不得。
跪在菜市口,周六娘看着面前陌生的人潮,里面的人她都不认识。恍惚间,她又想起自己早已没了亲人。
不,曾经是有的。
她和严家母子相依为命,她甚至还有个女儿。可这一切,都被她弄丢了。
想到此,她心底里又悔又恨。
边上同一日行刑的孙四富有人相送,刚跪下不久。他的几个孩子就拎着食盒冲上前。
食盒中没什么好东西,只有一小盘肉和小壶酒。孙四富跪在地上看着几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只觉得满心悔恨:“若是能重来,我绝对不和这个女人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