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开猫咖_作者:江雨声(192)

2022-02-11 江雨声

  顾长安用一张小毯子给小黑猫裹好了,刚走过花树,却听碧玉湖那儿传来了“叮铃叮铃”的声响。

  他悄悄探头去看,就见小黑猫一落在湖面上的球球,正自个儿滚动着。

  滚远了,便又会冒出一个水柱将它打回去。

  毛绒绒的小球叮铃叮铃,那红眼大黑猫一只猫孤独地玩着球球。

  到底也只是个小猫咪而已啊……

  顾长安一靠近,叮铃声骤然停止。

  碧玉湖面恢复了平静。

  他假装没有看见地将鸭血肉片放在水面上,见猫碗迟迟不沉下去,便说:“我去把猫窝拿过来,不然它直接睡在水面上,容易着凉。”

  猫窝也是碗型的,碗底铺上了草编的席子,是小猫咪特别喜欢的手感。小黑猫刚放进去,就无意识地打了个滚,发出了舒服的小呼噜。

  “碰”大黑猫隔着一层水,目不转睛地看着顾长安,爪子不停地拍打着水面。

  顾长安放下猫窝,又将小毯子搭好了。猫窝立刻就被水流拖到了大黑猫面前。

  它隔着猫窝嗅闻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将那碗鸭血肉片弄到了自己面前,一边守着小猫,一边大口吃了起来。

  碧玉湖中荡起小小的波纹,一路荡到了人心里去。

  ……

  福建日暖春和,风向正好。

  郑和收起望远镜,对掌舵的千户道:“继续向前航行。”

  王太监跟在他身边,有些不安地问:“我们真的要去吕宋吗?”

  郑和哈哈一笑:“都出航两天了,你怎得还在担心。”

  王太监苦笑道:“行走得这般仓促,我能不担心吗。”

  他们原本是在福建等风的。依照过往,等风时他们会一边招人继续修筑宝船,一边训练水师,一边还会铸钟祈福。

  海上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连祈福都未做完,便急匆匆的出海,王太监心里总是不安心的。

  “放宽心。”郑和道,“只是去吕宋弄点粮种,距离这般近,出不了事。”

  况且他也不是仓促做的决定。

  出航已经这么多次,初春的大海会有些什么变化,他心中有数。更别说在出航之前,他几乎已经观察了一个月的天气。再用风暴瓶观测,这几日也都会是晴朗的好日子。

  更别说现下正是耕种的日子,现在赶过去,或许还能不费力气的得到大量的粮种。

  是的,虽然吕宋盛产黄金,但这一次仓促出行,郑和是冲着吕宋的粮种去的。

  会起这个心思,还是月前过年的时候。

  与他们一同来福建的,有一个北镇抚司的总旗,名叫孙正浩的。先前北镇抚司查杭州府猫妖一事,便有他的参与。

  过年总是大事,一年到头紧绷的神经总能在大年夜放松一二。孙正浩喝了些酒,话就多了些。

  听郑和他们聊到粮种,孙正浩就说起他在猫咖里的见闻。

  他说他们在猫咖吃过一种像星星一样脆脆的食物,一口下去又甜又香,根本不像是人间的粮食。

  他吃过一次,就总是记挂着。在锦衣卫回京辞行那天,他终于问了那猫咖小郎君,那星星是如何做出来的?

  那顾小郎君告诉他:“只是把某个食物切成了星星的模样。”

  他记得太清楚了。那个食物灰扑扑的,是犹如拳头大小的不规则球型,看着着实很不好看。

  他心中格外失落,又实在不相信这种不起眼的东西能做成一颗颗的星星,那顾小郎君就笑道:“粮食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你焉知我们生存的大地,不是另一颗星星?它虽长得不好看,但在别的国度,也是养活了许多百姓的主粮呢。”

  他醉醺醺的讲这故事,郑和却听到了心里去。

  灰扑扑的、地里挖出来的犹如拳头一般的粮食,可不就是吕宋的主粮?

  吕宋人多食那果餐,蒸煮烤制皆美,食之甘甜可口。他十几年前去吕宋之时也曾尝过,那一次带回了珠宝奇珍,却并未想过将粮种也带回来。

  郑和思虑许久,才定下了这次的出航计划。

  左右那吕宋距离福建也近,民间也有架着小船往来的商户,开着宝船过去,并不会有太大的风险。以瓷器丝绸交换了粮种再回去等风,也来得及。

  海面上海风徐徐,郑和看了一眼主舵旁边的风暴瓶,再次用望远镜确定了航向,才拍着王太监的肩膀,让人跟他进了船舱。

  船舱里弥漫着饭香。他们这次航行日短,是以舱内储备的粮食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服用。随船的厨子在白馍馍里夹了剁碎的肉,又淋上肉汤,吃起来格外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