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开猫咖_作者:江雨声(300)

2022-02-11 江雨声

  “是极。”马仪道,“江南道的运河还没彻底封冻,现在勉强还能与苏州府送信。我问过况知府,他那边的煤炭储存也不太够。”

  顾长安摸着猫,他脑子里想法极多,回话却更慢了。

  他看了马仪许久,才道:“马知府去过陈录家中么?”

  马仪一愣。

  “陈录家中那个小院,我曾改造过一番。您觉得这个法子……适合现在么?可会人手不足?”

第132章 【一更】要想点别的法子……

  陈录家中的那个小院, 马仪是去过的。

  不仅仅是马仪,许多人都闻声而动,悄悄去拜访过。

  他们的猫老爷平日里两耳不闻窗外事, 对杭州府内高门大户的动静并不关心, 也就不知道,其实陈录那种的那种改造, 已然成了杭州府富户们的潮流。

  他们虽不知猫老爷是怎么给陈录家改造的, 却早已认定,猫老爷拿出来的东西都是好东西。

  这法子不好直接上门去问,便悄悄从故纸堆中寻出了前朝皇家的保暖法子。

  一开始是想做暖墙,但又怕逾制被锦衣卫给抄了。就让同在三更书院念书的小辈们,去套陈录的话。再让工匠们照着陈录说的话,以作火墙的方式, 做出了那样的暖床。

  这次突然大暴雪, 那早已改造好的暖床便在高门大户中立下了大功。也更让他们认定了, 跟着猫老爷走,永远有好果子吃。

  所以便是派出家中随从帮忙除雪救灾, 都派得那么利索。

  “顾郎君是说……陈录家中的那个暖床?”马仪试探着问。

  “是的。”顾长安点点头, “那东西应当在边境比较常见, 他们称之为火炕。是在灶台下挖出一个通向房间的通道,做饭烧火时,那热气便从烟道里钻进了炕床下, 因此睡觉时也就暖和了。”

  江南一带贯来温暖,便是下雪最冷的时候, 也冷不到哪里去。多盖几层棉被, 多穿几件棉衫, 一冬也就过去了。

  可现在既已进入小冰河期, 连运河都开始封冻。此后若是年年如此,那引入更有用的保温手段是极有必要的。

  马仪显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怕的不是一年的严寒,而是年年的严寒。可同时他又害怕,这般改造大张旗鼓的做了,此后却又温暖起来。

  “顾郎君,你说的这个火炕若是修好了,百姓们夏日又该如何做?”马仪问道。

  老百姓家中可比不上那些高门大户,许多人家只有那么一两间屋子可用。

  “在烟道上做一扇活动门。夏日便把门扣上,那暖气也就去不了烟道中了。”顾长安说,“只是房屋改造需要大量的人手,现下开始,也不知来不来得及。”

  马仪咬牙摇头:“来不及。”

  杭州府是全国知名的大城,便是动荡未歇之时,城中人口就不少。更莫说后来天下大定,又有不少流民逃荒来此。现今城内的户籍以十万计,还有城外的村落、流民……

  那些流民今春才开始开荒种地,连宅子都是土坯宅,就盼望着秋收有个好的收成,好能从中攒下一点积蓄。

  现在可真是……一场大雪,全完了!

  顾长安沉吟许久,道:“马知府,你看这样行不行。召集工匠来改造流民安置所。将城外毫无御寒能力的新民重新安置在流民安置所中,同时将城中最难熬的孤寡老人也一起安置在流民安置所中。能保一批人,是一批人。”

  流民安置所是现今杭州府内最大的空置建筑。因为总有流民来杭州府,今春马仪还组织扩大翻修过一次。若将里面所有房间都改做大通铺一般的火炕,也能塞下不少人了。

  “可行!”马仪连忙道,“让流民们自己来修建,再在避风出放置几辆红薯小车。轮流干活,比枯守城外好得多!”

  他说干就干,当即就离了猫咖。顾长安则又抽了一张纸,开始循着记忆画火炕的平面图。

  火炕的样式有很多,最常见的是空心炕、花炕、洞炕。现今最适合流民安置所修建的,应当就是洞炕。

  在炕的内部用石子或砖块垒出几条炕道,两端都留空好使热气流通,其上再用土坯或是砖块垒平,再抹以沙泥或是白灰。也就做成了一张洞炕床。

  要让热气游走得比较均匀,内部的搭设就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坡度。炕尾高而炕头低。同时炕头又因为靠近炉灶,是热气最盛的地方,便要在炕头上抹一层厚厚的泥土。

  土是热的不良导体,会有效的降低温度,同时炕尾热的慢,就要减少泥土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