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开猫咖_作者:江雨声(397)

2022-02-11 江雨声

  顾长安与白七来得大张旗鼓, 走得却是悄无声息。

  第二日杨指挥使来给他俩送饭时,五进大宅空空荡荡,唯有一封辞别信压在了一个眼熟的木匣下, 放在了正厅的桌子上。

  杨指挥使收好东西, 连忙询问宅邸里工作的锦衣卫:“可曾看见两位老爷出门去?”

  锦衣卫们纷纷摇头,从昨晚至今, 他们是真的什么动静都没听见。

  “真走了……”杨指挥使拿着信笺一阵茫然, 都走了,那陛下怎么办啊?

  猫老爷走了也是个大事,瞒也不可能瞒得住。还是得先进宫一趟才行。

  他们陛下昨夜里已经醒了,听闻太医如何把脉,都再把不出任何的病症了。分明是个好事,但他们陛下心情却十分的不愉快。

  信笺与木匣呈递上去, 那十分的不愉快顿时变作了百分。

  “都走了。”朱瞻基抓着信纸, 直将信纸抓出褶皱, 才猛地一松手,“都走了……”

  他气得狠了, 又有凉气窜来, 激得他咳了几声。

  “去追。”他低着头, “传旨各州各府,日后顾郎君想做些什么,尽力配合, 勿要阻拦。”

  他说完挥挥手:“快去。”

  “喏!”杨指挥使当即退出了乾清宫。

  暖阁里安静了下来,朱瞻基看着木匣好半天, 才又执笔书写了起来。

  尺玉给他看了很多, 该看的与不该看的, 全都看了。

  日后, 他要改祖制,要推新政……他有许多需要去做的事。他还有几十年的时间,能让少年的梦想之国慢慢的建成。

  他要用这偷来的时间,创一个盛世。

  这样……才不会辜负他的小猫。

  ……

  春日的风带来了暖意,一叶小舟就着风势,极快地穿梭在运河之中。

  先前的河道还有些冰雪,越是往南,越是冰消雪融。

  白七在船头摆了个空杆,时不时的一拎杆子,就能从杆上钓起一坨泥。顾长安就在船舱里,用他钓起来的泥做泥塑。

  那泥是白七用特殊手法取来的各地的雪后新泥,顾长安用它一点一点塑出一只小猫的轮廓。

  那小猫的身躯圆滚滚的,像个球。

  “会不会有点胖?”顾长安问白七。

  白七看了那泥塑一眼:“它本来就胖。”

  “胡说。”顾长安道,“我们尺玉只是毛毛长。”

  白七俯身坐在他身边,伸手在泥塑上一点,那粗坯的身躯就逐渐勾勒出皮毛的模样:“你看。”

  “……”顾长安不得不服,“好像是挺合适的。”

  “就说它胖。”白七哼哼着去蹭他,“你怎么可以不信我的话。”

  顾长安叹了口气,一偏头与他脸贴脸:“信了信了,不许闹我了。”

  鱼竿一扬,又钓起一坨泥。

  顾长安将那坨泥捏成了小猫头的模样,小心翼翼地贴在了圆滚滚的身体上。

  小舟顺流而下,一路乘着风往杭州府而去。

  五月的杭州春江水暖,运河里有川流不息的商船,沿河两岸是依依的柳色青。

  小船在武林门码头停了下来,两人双手空空下了船,白七再一展袖,那小船便化作了一汪清水,融入了涛涛的江河之中。

  河上的商贩们惊呆了。

  他们看了看两人的衣着发色,犹豫着道:“是猫老爷与老虎老爷吗?你们回来啦?”

  顾长安回头,冲码头上的商贩们拱了拱手:“多谢记挂,我们回来啦。”

  回来了,可是……那猫呢?

  那总是跟在猫老爷身边的灿金色小猫呢?

  商贩们面面相觑,总觉得猫老爷出门一趟,似乎就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一样。他们犹豫着不知该不该问,再回过神来,两位老爷就已经不见了。

  离开武林门码头,再穿过断桥,一路往西走过西湖,就能到灵隐的山脚。

  灵隐寺上青烟袅袅,拾级而上能听见不绝的梵音。

  这正是庙里和尚们诵经的时候。

  抵达山门时,那熟悉的小和尚又在山门处等他们。

  小和尚穿了身新僧衣,身量又比去年高了寸许。一见两人,双眼一亮迫不及待地说:“猫老爷,老虎老爷,住持在药王殿等候。”

  “你长高啦。”顾长安躬身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个春天过得好吗?”

  小和尚连连点头,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抬起自己的手:“您看,新的咧。是马知府派人送来的料子裁的。”

  哎呀,出家人应当不以物喜才对。可是他真的好高兴哦。新僧袍比旧的暖和好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