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为古玩界大佬的那些年_作者:檀幽筑梦(297)

  云舟正忙着,杜老爷子乐呵呵的给他看了厚厚的一沓合同。

  吴掌柜顿时惊了,天啊,这两个月的交易量都赶上之前一年的了!

  作者有话要说:  吴掌柜,呆滞.jpg

第83章

  吴掌柜暗暗心惊,开始翻阅这厚厚的一沓合同。

  这些合同摆在桌子上,厚度足有十几公分,可想而知数量得有多少。

  为了最大程度避免纠纷,每份合同后面都会附有寄售品的高清彩色照片3张,一般为物品的正、反两面和底款部分。

  照片由店内的助理协助拍摄并现场打印,除此之外还要在合同上填写物件的名称、类别、年代,估算的市场价格和出售价格等等。

  双方确认无误后,签字进行确认,并盖上珍宝阁的公章,这才算交易完成。

  他对照着照片分别检查了几个物品鉴别的年代、价格等等,发现价格的浮动均保持在15%以内,收购价也完全符合珍宝阁制定的规则,便彻底放了心。

  再放下一翻,这数量真是不少,而且种类复杂多样,瓷器、玉石、古籍、钱币、杂项等等应有尽有。

  吴掌柜从最后部分看了一眼编号,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居然有100多件,比他去年全年收的物件都要多!

  不仅如此,里面还有不少好东西。

  光他前面看到的就有:辽代的铜鎏金佛像、宣统通宝·天下太平的古钱币、清雍正斗彩灵仙祝寿盘,这三件都是百万以上的。

  吴掌柜心中的震惊已经不能用语言来形容了,他第一次知道原来古玩店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揽客,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不过仔细一想,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就说现在,门口还排着二三十个人呢。

  很多人手中不止拿了一件东西,他进来的时候粗粗扫了一眼,基本都在三件以上。有人直接拉了个大行李箱过来,里面估摸着得有十几件东西,可能是一位民间收藏家。

  即使按照三件来算,今天需要鉴定的物品也有六十件。

  其中赝品肯定占大多数,假设真品率为10%,那么真品的数量能有六件以上。

  六件中可能有两三个价格比较合适,当场便卖掉了。

  这样算下来,一个月起码能收六七十件,两个月收一百多件倒也合乎情理。

  当然,这样做的风险同样不小。

  在古玩这行,哪怕是专家都会打眼。

  一旦打眼,金钱方面的损失是一方面,更让他们在意的是名声有损。

  名利是一把双刃剑,有了名气反而会束手束脚。

  像吴掌柜这样在珍宝阁做了几十年的大掌柜,除了要把控风险之外,自己也很爱惜羽毛,不会像青年这样大批量的帮人鉴定。

  万一鉴定错了,古董中的疑难杂症还好,若是因为大意出了错,他这张老脸往哪儿搁?

  不说其他人,自己心里就过不去那个坎儿,还可能连累珍宝阁的名声。

  这就像很多人所说的‘偶像包袱’。

  地位高了,心里的包袱自然也就重了,在所难免。

  思来想去,吴掌柜只能叹息:办法虽好,他却做不到啊。

  云舟却完全不在意这些。

  他正处于积累经验的阶段,在他能力范围的会仔细鉴定、认真分析,不太了解的部分就请教杜老爷子,根本不会去想面子之类的事。

  在这样的锻炼下,青年进步飞快。

  可不是么,每天有几十件的古玩需要鉴定,一个月便有上千件,这可是很多鉴赏师都达不到的数量。

  与此同时,他也做好了万一鉴定失误,及时道歉并赔偿损失的准备。

  不过有小银龙对于灵气的提示,加上杜老爷子的协助,目前还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这两个月来,有人见云舟如此年轻又大张旗鼓的给人做鉴定,上百万的物件说收就收,顿时心念电转,打起了下套的主意。

  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眼力能强到哪里去?

  专家都有打眼的时候,不信这小年轻不上套。

  于是就在上个月,一位开着保时捷、穿着高定西装的男人来到了珍宝阁,看起来举止不俗,颇有上位者的气势。

  男人坐下后,对云舟彬彬有礼道:“我姓殷,C市人,是被朋友推荐来的。

  听说珍宝阁在S市诚信良好,不同于一般的古玩店,便想出手这对‘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团花纹摇铃尊’。”

  说完之后,他从手提箱中小心的拿出了这对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