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为古玩界大佬的那些年_作者:檀幽筑梦(320)

  更何况,能顶住权威的压力和旁人的嘲讽、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直到最后,这一点难能可贵,大多数人都做不到。

  实在令人动容。

  邱老想到自己曾怀疑对方作为瓷器修复大师的真实性,脸上顿时有些火辣辣的。

  当时也不知怎么想的,相交多年的杜老爷子还能骗他不成?

  一切都是源自对青年年龄的偏见。

  他们不相信一位仅有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既是与他们同坐一席的鉴定师、又能成为知名瓷器修复大师,这简直太过匪夷所思,完全超乎了众人的认知。

  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们一巴掌。

  几人相互对视一眼,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

  有羞愧、有惊叹、也有怅然,眼前这个面容还稍显稚嫩的年轻人,居然把他们几位在古玩界浸淫数十年的专家都比了下去。

  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服不行啊。

  诸多感叹之后,邱老率先起身,他们还欠对方一句道歉和感谢。

  “这次真是多亏了小舟,不然老脸都要丢光了,唉!”

  “没错。之前我还质疑你的眼力,如今看来是我们的眼力不行,实在惭愧,必须要道歉。”

  “感谢小舟挽回了我们几个的面子,没有让赝品流出宴会,有需要帮忙的地方随时找我。”

  ……

  面对几位古玩界大佬的致谢,云舟浅浅一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最后能找到证据纯属侥幸。

  杜老爷子倒不这么认为。

  无论是偶然还是侥幸,事实就是诸位专家包括自己、谁都没看出这件清雍正祭红梅瓶是高仿,只有云舟看了出来。

  自己的小徒弟挽救了在场众人的名声,防止赝品流入市场,是极大的功劳。

  他笑着看向云舟,心里丝毫没有懊恼,反而与有荣焉。

  这是他的徒弟,他的徒弟就是最棒的!

  至于那个仿造者,相信凭罗总的能力,一定能把这个人揪出来。

  以后别想再扰乱古玩市场。

  **

  云舟回去之后一直在想‘阚’这个姓氏,总觉得似乎在哪里听过,却又想不起来。

  但毫无疑问,这个人是个技艺超凡的造假高手,造假技术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他十分庆幸此人留了暗记,否则他即使知道是赝品,也是没有办法证明的。

  很多人不理解这种做法,若是不留暗记的话,岂不是没有人看出来了?

  他却能猜到几分。

  因为不甘心。

  同为行业的顶尖人物,像书画领域的齐白石、徐悲鸿等近现代画家,其造诣和书画作品的价值完全不逊于古代的书画大师。

  如齐白石大师的《山水十二条屏》曾创下9.3亿(加佣金)的拍卖记录,是全球最贵的华国艺术品,无人能够超越。

  而像瓷器,在拍卖行创下记录的全都是古陶瓷。

  如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元青花人物罐、明成化鸡缸杯等等,近现代瓷器与这些古瓷的价值相差甚远。

  当然,近现代也有如王步、何许人这样的陶瓷艺术大师,其作品同样价值不菲,但与古瓷还是无法相比的。

  这是瓷器行业的行情,也是稀缺性与历史文化决定的,物以稀为贵。

  毕竟珍贵的古瓷存世量稀少,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就像这件清雍正的祭红釉瓷瓶,如果没有底款,那它的价值可能只有几万块,甚至连几万都达不到,与成本相比还亏了许多。

  明明技艺已经达到了最高峰,丝毫不逊于雍正时期的官窑工艺,却只是被当做仿品、赝品,制瓷高手本人更是籍籍无名。

  于是这些心高气傲的‘大师’不甘心,总会留个印记来证明自己的技艺高超。

  实则用错了方法。

  若是能在瓷器的画工和釉色上推陈出新,创造出自己风格的话,照样能成为真正的陶瓷艺术大师。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天花板。

  虽说近现代书画的天花板比近现代瓷器的天花板高出了数十倍不止,却不是仿造的理由。

  仿品终归是仿品,无法成为真品。

  乱七八糟想了很多,云舟一看时间,已经接近晚上12点了,匆忙去洗了个澡睡下。

  明天是周日,他还要继续修复瓷器。

  在云舟准备修复瓷器的时候,冯大师也出现在了工作室。

  现在青年的修复技艺越来越高,他除了偶尔指点之外,也会在这里查阅一些古籍,酆都大帝专门为自己心上人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