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崇一只胳膊将它揽到怀中,进门时,玉壶正给傅成璧研墨。她见是段崇,想必是有要事相商,故放下乌玦,行礼俯身退出值房外。
傅成璧写得入神,也没抬头,就道:“等我一下。”
段崇就抱着昭昭安静地在一旁等候。待写完最后一个字,笔锋一勾,手腕轻抬,她也不顾得去看墨迹干化,抬眸望向了段崇。
瞧见他,傅成璧才想起昨晚的事,一时羞赧不已,脸上不禁发了些许红晕,轻声道:“你来了呀。”她背过去手,手指拢得紧紧的,“昨晚……剑圣师父没有为难你罢?”
段崇摇摇头,眼眸含笑地望着她。傅成璧见他眸中比以往还要更温柔些,下意识将发捋到耳后,心里酥软一片,想着也不知剑圣师父究竟怎样看她的,但傅成璧到底是女儿家,段崇没有多说,她也没好意思多问。
段崇转而道:“皇上派我陪同乔大人南下,去西三郡巡视。”
“西三郡?”傅成璧满目疑惑。
段崇将昭昭放下,与傅成璧一同坐到书案前。
他拢住傅成璧的手,将此行去西三郡的目的一一与她说清楚了,无论是声音还是神情都多为柔软,不像他平常的样子,“等处理好过龙门的事,我和师父亲去军营,向你兄长提亲。”
傅成璧眼睛一瞬全是惊喜,“那皇上可否允我一同去?我……我已经很久都没有见到哥哥了,很是想他。”
与傅谨之为数不多的见面中,印象最深的一次还是在她与李元钧大婚之时。
傅谨之对李元钧一字一句地嘱咐道:“璧儿她喜欢你,今生只想嫁你一人,臣虽不欢喜,但更不愿见到她灰心意冷。臣今天将她好好地交给王爷,愿王爷一辈子都爱她敬她,万不要让她伤心难过。”
这句话后应当还有一句,傅成璧在很久很久之后才知道,那时候哥哥还做出过一步妥协。
李元钧登基后,边关上了一封折子。她在御书房中无意间见到是哥哥的字迹,擅作主张地打开来看,字里行间除却陈述军情,多是问她安好。
末了,上书——皇后一切遂心,臣也会如皇上所愿,永远镇守在雁门关外。
一些事,傅成璧都不敢细究。她眼眶发红,轻轻攀住段崇的肩,依到他的怀中,略有些哽咽地问:“寄愁,你能想办法让我去一趟雁门关么?”
作者有话要说:
傅成璧:想哭哭……
段崇:不哭不哭,明天就带你去找哥哥!
傅谨之:来吧!臭小子!!放马过来吧!
第76章 出京
傅成璧之所以会这么问, 是因自己身处官家,没得自由,所以即便从前再思念兄长, 她也没动过能够出京去寻的念头。
她来京之后就是侯府里深闺小姐, 京城规矩多,自然不如她从前在庐州家中的时候自由自在。
她现在每日不用囿于府中皆得益于大长公主从前推行的女官制度,也心知能到六扇门来做个整理卷宗、撰写书录的差事, 已然是皇帝舅舅对她最大的宽宥。
然而段崇却不一样, 他曾是仗剑行四方的游侠剑客,本就是自由之身, 即便在六扇门当差,行事也多随心所欲。
她恐教段崇为难, 又改口道:“不如我明日进宫,亲自向舅舅请命去西三郡。他若当真顾念我, 应当也不至于非要留我在京……”
朝廷上有些事,段崇并非不懂。
武安侯战功赫赫, 又娶了姜阳长公主为妻,却要退居庐州;待两人双双去世后,朝廷才调任傅谨之入京, 即便如此, 傅谨之也并非是在京中任职, 而是调去镇守雁门关。现如今,文宣帝甚至还试图将他安在边疆。
桩桩件件都不难看出皇上对武安侯府的忌惮。
傅成璧在他眼中不是外甥女,更像是一枚棋子, 能够稳住傅谨之的棋子。
段崇知她聪明,若当真明白这一切,又不知该何等寒心。他不愿他的姑娘再为任何一件事欠上皇室一分一毫。
段崇爱怜地拥住她的纤腰,轻声道:“别难过,皇上准许我调动手下去西三郡,届时我将你的名字写在文书上,递交到吏部。如果皇上不同意,还有我和沈相在,就不必你亲自入宫了。”
傅成璧听言,只觉心团上涌动着一股暖流,更往他的怀中贴紧了一分。她眼眶中盈着点点泪珠,段崇也不知该说甚么话安慰才好,一时笨拙得很,只会将她往怀中再拢了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