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宝贝重生了_作者:野茫(7)

  *

  许家新搬的住址叫杏花苑。

  杏花苑距离阳明幼儿园很近,走路只需要三五分钟的时间。不仅如此,阳明幼儿园附近还有一所实业小学,是临西市的重点小学之一。

  大伯之所以会劝说许家搬进杏花苑,也有这个因素在。

  不过这些都还为时尚早。回到眼下,许拙被孙芳丽领走后,孙芳丽原意是想给孩子买点糖果吃,以此来弥补早上没陪他去新幼儿园的遗憾。

  然而许拙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一路都心不在焉的。不想要糖果,只想要回家。

  孙芳丽询问他为什么那么想回家,许拙一眨眼睛,晃晃腿道:“出出想爸爸了呀,好几天没有见到爸爸啦。”

  孙芳丽的眼眶立刻又红了,笑出来的声音都带颤。

  只觉得今天的心肠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好像格外容易酸软。

  于是她亲了亲许拙的脸颊道:“那也得给出出买了糖果和彩笔才行。”

  许拙摇头:“可是出出不想要糖果。”

  他还记得,基本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家里的经济状况便变得越来越拮据。往后一年又一年,孙芳丽的衣服就没怎么新过。这会儿重生回来,自然是不舍得这些小钱的,抬头道:“出出只要爸爸妈妈。”

  孙芳丽一听,直接将目光撇开了。去超市以后,坚持给他拿了糖果。

  母子买完东西,又途径了一次幼儿园。

  骑着老旧的二八车,往杏花苑的方向去。

  杏花苑并不是后世那样管理得当的高档小区,而是一个被住宅楼和围墙围起来的小院。

  小院外有着各种各样的早点摊和小卖铺,踏入院门,则是大半块平地花园。

  这花园也不是后来那种很高档的类型。泥土不用来做园艺,而用来给住户种菜。围着花园的道路没有特别平,砖板一看就有些年头了,个别还是斜翘起的。

  附近的住宅楼都不算高,至多六层,也就是大伯一家所住的筒子楼。

  这种筒子楼不大,一层楼横排出去也就五户。

  大伯租给许家的是三楼多出来的一小户,而大伯家自己则住在六楼。

  杏花苑不高档,但却很热闹。

  许拙被妈妈推进去的时候,小院里边已经有不少人在了。

  年纪小一点的孩子围在一起玩闹,年纪稍大一些的孩子则搬了椅子出来,在院子里做作业。

  说是做作业,实际却是在偷摸着和同龄的孩子分享一些玩具或者漫画书。

  附近的大人或浇花或洗菜,看见了便说两声。小孩们嘴上应着,等大人一走,玩心立马就又扬起来了。

  手里的功课没写两行,许拙和孙芳丽进来,便又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邻居浇花老人也看他们,客气招呼说:“哎,这是302新来的小孙吧,儿子长得可真好看啊,今年几岁啦?”

  孙芳丽笑说:“他五岁啦,也没有很好看。徐妈家的孩子才好看咧,还聪明,我听说才考了年级第一呢!”

  徐奶奶立刻哎哟地笑出声。

  大人们寒暄,许拙则坐在后座上,瞪大了眼睛到处张望。

  因为绕路去买东西了,所以他们回到杏花苑的时间已经很晚。

  许拙内心其实知道,他大概率是错过邢刻了。可当回到这个熟悉的小院时,却还是忍不住想找。

  然而他实在是不熟悉这个年龄段的邢刻,找得毫无章法。

  眼睛滴溜溜地转了一圈没找着后,便只能一边宽慰自己邢刻上一世有平安度过幼儿园,今天一个人回家也不会有事,一边收回心思,安安静静地看了会这座熟悉的小院,和眼前陌生又熟悉的邻居们了。

  上一世,许拙一家在杏花苑没住几年便搬了出去。

  后来辗转多处,在邢刻再度出现以前,始终没有一个稳定的家。

  而对于许拙来说,那些年辗转过的那么多处房子里,也就只有杏花苑的氛围,最接近他想象中“家”的定义。

  院里有一棵大大的杏花树,孩子们会在树下嬉戏捉闹,家长们则在附近乘凉看护。

  高高的围墙将他们全部保护起来,是许拙很多年以后都会回忆的地方。

  孙芳丽停好自行车,将许拙牵上三楼。

  房门一开,就看见大伯许定平和爸爸许清朗正坐在沙发上说着什么。

  一听见那沙哑的嗓音,许拙的鼻尖便立刻不受控制地酸了起来。

  许清朗患的是喉癌,发现得早,做了半切手术。小时候许拙一直认为这只是一个小病,爸爸也总是不同他说太多,只说是声音变得哑了一点而已,对他根本一点多的影响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