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公子穿成咸鱼假少爷_作者:苏流云(235)

  “不会,就这些。”

  王老师爽快道,他看一眼在化妆的人,“那个是你们的主持人吗?那现在就让他开始做理解?我给他上上课?”

  副导演道:“那肯定要,否则他怎么能理解这么多古文。”

  罗康倒是挺有信心:“文越应该没问题的。”

  此时有助理找罗康,他让副导演带王老师过去跟顾文越沟通下,让他提前准备起来。

  走过去时,王老师低声问副导演:“这是什么地方来的明星?之前没见过。好像没有电视剧电影作品?”

  副导演简明道:“哦,您说文越啊?他刚红呢,之前没拍摄过什么作品吧。”

  王老师有几分惊讶,声音更压低几分:“那你们还找他?”

  副导演道:“您没看我们上周的节目吗?他挺厉害,这次我们导演还特意打电话给他,帮忙代了主持人的工作。”

  王老师是没注意上周的节目,他皱皱眉,不太敢相信这个人能胜任今天的主持人工作。

  他还是比较老派传统思想,主持人一定是要正经名校毕业,毕竟这是央视的节目,如果让一些三流小明星来,岂不是传出去很没有水准?叫人怀疑制作水平?

  副导演走到顾文越身边道:“文越老师,这是王老师,专门研究古代山水画的学者教授,代替黄老师来的顾问。我们昨天定的台本里有部分要调整,加上是要今天录制,所以想跟你商量下。”

  王老师在旁边想,娱乐圈里的老师,真的比他们名牌大学和研究所加起来还多,左一个老师,右一个老师。

  顾文越因为刚画完半边眉毛还剩半边,就没起身,只是微微对那位中年男士颔首:“王老师您好,请问怎么调?”

  王老师见他看到自己,连站都不站起来,就这样坐着点了点头,感觉受到了轻视。

  他不看顾文越,直接不客气地对副导演说:“他这样一边化妆一边能记得住?”

  副导演正要说话,顾文越道:“王老师,您先说下具体改的地方,我看看能否记住?”

  王老师不信,拿起手里的本子道:“《写山水诀》有一段是黄公望对比宋代郭熙画技中‘三远’的内容,这段你记得?”

  顾文越道:“山论三远,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从近隔开相对,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是这句?”①

  他说得实在是轻巧且自然,仿佛是他熟读百遍的文章,几乎是信手拈来。

  王老师皱起眉头,权当这个明星背过词。他快速切入正题:“在这个篇章之前,要加入一段元朝制度对黄公望的影响。”

  顾文越道:“元朝科举制度?”

  副导演听他已经知道是什么内容,便想,虽然微博传言顾文越事业心不强,可是这两回合作下来,顾文越十分敬业,准备工作绝对称得上是充足。

  这一点,就能让一起合作的人佩服不已。

  王老师这才对他有些另眼相看,想他的确是做了功课,不是来临时表演的明星。

  他的态度稍微和缓点:“对。如果你了解过黄公望的生平,就应该了解科举制和仕途对他最终寄情山水是有一个转折性的关键影响。”

  顾文越认同,看一眼副导演,请教道:“那现在是要加在山水技巧之前,引出这一段是吗?”

  “对,这段不长。”

  副导演将刚打印出来的文本递给顾文越,“你看下。主要难点都是在引用的部分比较多,可能需要你花点时间梳理下。有什么细节的东西,可以直接问王老师。”

  顾文越看了看,主要是元朝科举制度变革对那一代文人的影响,引用了元朝当政者对于诗赋的批驳等,都是原文。

  的确不长,但很费时间记忆。

  “好的。”

  王老师看他既没有热络地请教自己,也没有谦虚,有些不痛快地对副导演说:“我看这位主持人,好像不需要问我什么,我先去个洗手间吧。”

  顾文越的视线从文字内容上,抬起移动到他脸上,弯起唇角微笑:“好,您请。”

  毕竟是去洗手间这种事,他肯定不能耽误。

  王老师见这个小年轻这么不上路,有些愠怒,就直接转身离开了。

  他心想,这么复杂的东西你自己看能看得懂?半小时内就要开始录制?

  看你最后还不得来求着问我?!

  -

  录制正式开始。

  顾文越走上舞台,根据副导演确定的几个站位进行录制,对着镜头一开腔,宛若一个年轻的说书人,对看不见的观众娓娓道来那段独属于传世画家黄公望的美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