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医生穿成民国小可怜_作者:大河自西(234)

  炸着油条的店老板一边装盘一边道:“曲老师,您文化人给咱们念念,咱华国人真上了英国人的报纸了?听着像是好话来着,您给说说,今天的早餐就当我请您。”

  那位被称为曲老师中年人笑呵呵用手帕擦了擦早餐店的桌面,随即将他新买的《周六邮报》放在上面,他看着封面上的标题,深吸一口气,强忍着激动用标准的英文念了出来。

  “哎呦,曲老师,咱听不懂这些鸟文,你说咱华国话。”

  曲老师看向早餐店里面含期待的众人,他们有和他一样的老师,有学生,还有黄包车夫,普通工人,相似的脸,相似的表情。

  “《周六邮报》里说,我们一位年轻的华国医生,成功将一个小孩断掉的手指接了回去,这是世界外科史上的第一例!”

  “世界?还第一例?咱华国医生这么厉害的?他叫啥名字?”

  曲老师闻言,迅速翻开杂志,他一目十行,随即终于在正文里找到了这位医生的名字。

  “他叫叶一柏!”

第96章 各方反应(一更)

  096

  曾经有人那句话说得对, 华国人现在确实需要一剂振奋剂了。

  各大报亭,不管是公共租界还是法租界还是上海市区,报亭的正中心位置都摆上了这本显眼的英文周刊。

  路过的外国人看到这期英国周刊的封面居然是一个亚洲人, 不免会起好奇心买一本,而华国会英文的大学生、文化工作者们早就开始自发地宣传这一新闻。

  华国的学生、文化工作者、小店老板、职员、富商, 凡事口袋里有两块闲钱的,路过报亭都会下意识地拿一本。

  一股子振奋而热烈气氛在整个上海蔓延开来。

  大同路25号, 上海外事处

  张素娥已经在外事处上了两天班了,裴泽弼的动作很快,那天晚上回去后,第二天就来了消息,还亲自把张素娥送到了大同路上的外事处大楼。

  裴泽弼陪着张素娥上楼办入职手续,期间外事处的几位负责人也纷纷出来接待陪同, 让张素娥好好享受了一把特权阶级的待遇, 这更加坚定了她把叶娴和裴泽弼拉郎配的念头。

  这“阿姨阿姨的”总没有“妈”来得亲。

  张素娥这神兵天降,领导陪同入职的待遇, 自然引来了不少人眼红的目光,再加上张素娥文化水平确实低了点, 别说英文了,就算是华国字也都是没有认全的, 私下的风言风语更是甚嚣尘上。

  不过经过这么几天, 张素娥也算是看明白了, 这外事处啊,有干实事的人,但大多数人也就是普通人, 并没有她想象中的这么风光。

  圣约翰要来的那个学生, 她也打听过, 就是来帮忙做杂货的普通员工,单说在外事处的地位,还不如她这个管仓库的呢。

  因此,她对叶一柏选择医生这条路的抵触就没那么深了。

  这时候,一个平时看不起她这个关系户的外事处员工拿着一份《周六邮报》兴冲冲地跑进大楼,他挥舞着印着叶一柏照片的杂志兴奋地喊道:“咱华国的医生,完成了世界首例的断指再植术,登上英国人的杂志了。”

  “这可是《周六邮报》,英国销量最大的周刊杂志之一,里面说这条新闻会同步刊登在英国国内的国际版上,能让全英国甚至全欧洲全球的人都看到!”

  “而且,你们知道吗。”

  那个外事处员工说着,又从兜里掏出一份报纸来,“这是前几天英国参赞托马斯先生出车祸的报道,我发现现场救助的医生居然就是这位叶医生,你们看,这里,现场目击者的采访。”

  他举着报纸大声朗读起来,“现场医生沉着指挥,持续一个多小时现场抢救,终于将托马斯参赞的女儿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外事处本就只有一层楼,各科室的办公室离得都不远,他这么一喊,所有人都听到了,纷纷探出头来。

  “给我看看,给我看看。”

  “哎,我还没看完呢,你别抢啊。”

  《周六邮报》在几个人的争抢中飞出,掉落到不远处张素娥的跟前。

  张素娥蹲下身来,将《周六邮报》捡起来,轻轻用袖子擦了擦杂志的封面。

  她刚站起身来,那个平日里看不起她的那个外事处职员就冲到了她跟前,紧张兮兮地一把夺过张素娥手里的杂志,“阿姨,您看不懂英文,就不要跟我们抢了吧。”

  张素娥闻言,面带笑意地看了那位职员一眼,十分大方地将手里的杂志递了过去,她笑道:“你说得对,我看不懂英文,我就是心疼我儿子的照片被你们这么甩来甩去的,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