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医生穿成民国小可怜_作者:大河自西(358)

  在没有CT核磁共振的年代,脑电图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它将为很多神经外科手术扫清障碍。

  “叶,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噢,你肯定早就知道了,不然你不可能信誓旦旦地告诉我脑电图可以定位致癫区,你真的是天才!不管是断肢再植还是脑电图理论应用于临床,你每天都在创造历史!”

  卡特医生用力拍着叶一柏的肩膀,拍得叶医生脸上的笑容几乎都维持不住了,嘶……真疼啊。

  “我只是觉得理论上可行,癫痫是神经元异常放电必然导致脑波异常。只是没想到卡特医生您行动能力这么强,居然已经找出癫痫的特殊波段了。”叶一柏一本正经地说道。

  卡特医生对于叶一柏的话是一个字也不信,他是神经内科医生,自然也知道理论是可行的,但是稍微有点学术经验的医学工作者都知道,从理论到实践这条路有多难走,叶一柏当初提出外科治疗癫痫的时候,那成竹在胸的模样,是一个单纯觉得理论上可行的医生能说出来的。

  连一二三四五各个手术方案都准备好了,只会理论的医生能做到这一点?

  “叶,如果这次我们的手术真的成功,那么我想我们必然能上《柳叶刀》了。”

  柳叶刀是世界上创办时间最长,历史最悠久,在医学界里最权威的医学期刊之一,可以说任何一个医学工作者,无论是从事医学研究的,还是医生都以能登上《柳叶刀》为荣,甚至可以这样说,只要在《柳叶刀》上留名。

  那么你在医学界里就可以称得上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了。

  叶一柏闻言,先是一怔,是了,《柳叶刀》啊,跨越了九十年的时间长河,它倒是没变。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直到他出车祸前,整个华国在《柳叶刀》上发表的论文都不超过五十篇,如果真照卡特医生所说,魏如兰这次手术后,脑电图应用于临床的论文可以发表在《柳叶刀》上面,他还真有可能成为这段历史里,第一个在《柳叶刀》发表论文的华国人。

  “卡特医生,我过来就是要跟你说这件事,明天早上魏如兰来做第一次脑电图,癫痫病人在过度疲劳中容易发病,所以我今天晚上不让她睡觉,我虽然跟她约的明天早上九点,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尽早把检查做掉,也可以让病人早点休息。”

  卡特医生闻言点点头,他丝毫不勉强地说道:“这个没问题,我明天可以早点来,七点半怎么样,我会尽量早,到了就直接去救护中心找你,我记得你晚上是晚班,病人不睡,你也不能睡,你可以吗?”

  叶医生摊摊手,“不行也得行啊,放心,我会眯一会的。”

  两人又一起讨论了一下检查方式和过程,在这个时代,做什么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尝试一点点讨论,而叶一柏仿佛就是那个拿到通关攻略的人,两人在讨论中,卡特医生恨不得拿笔把叶一柏的每句话都记下来,当然,他也这么做了。

  晚上,叶一柏晚班,这也是叶一柏最后一个晚班了,从七月开始,叶医生就会按照普通正常医生一样做五休二,上常白班,而叶一柏的工作将由王茂和亨利和泰勒分担。

  因为明天要进行脑电图精准定位,在没有视频脑电图和动态脑电图的时代,依靠常规电脑图定位必然是一件需要长时间精神集中的事情,叶医生趁着无事在纸上写写画画,推演着明天的脑电图定位和定位后的各种手术方案。

  莉莉拿着两块披萨迈着轻快的脚步从办公室门口进来,她敲了敲叶一柏打开着的房门,“叶医生,今天应该不会有事了,您饿不饿,我这里有披萨。”

  然而她的话音刚落,护士台上的电话铃声就急促地响了起来。

  “叶医生!有急症病人!”

第146章 第 146 章

  146

  叶一柏看了叼着比萨的莉莉一眼, 以前听急诊科的同事有说过什么乱七八糟的定律,他那时还有些不以为意,却没想轮到自己身上的时候, 他才深切明白什么叫“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深夜里,推床的轱辘和地砖接触发出“咕噜噜”的声响,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巡捕?怎么回事?”

  叶一柏一路快跑迎向推床, 稍稍走进, 他就看到了推床上那位病人穿着的制服, 正是公共租界巡捕的黄色制服。

  “病人赵云生, 是巡捕房的一名巡捕,前几天出现发热头痛的症状,但没有引起重视,今天中午突发惊厥, 三分钟后缓解, 同时出现吞咽和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