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真在县里下的火车,打车到汽车站,正好赶上了从县城到溪头镇的班车。再从县城到镇上的班车上,于真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春运,车上严重超载不说,车里更是充斥着各种年货的味道。
鸡鸭海鲜和油炸食品的味道,在不大的空间里飘啊飘,飘啊飘~
车子摇摇晃晃的开在坑坑洼洼的公路上,于真的老家溪下村,因为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她们这块地方比较落后,农业发展不起来,工业更是几乎没有。
溪头镇虽然落后点,不过这边的环境特别好,完全没有被破坏,就连空气都让人觉得特别舒服,于真身上的葫芦就显得十分喜欢这里,葫芦里的泉水一直往外涌,连水流都大了不少。
就在于真快被晃散架的时候,车子终于溪头镇,一下车于真就看到了等在那里的于父。当下眼睛就有点酸酸的,溪头镇这边的四季比较分明,一到冬天气温就特别低。于父头发上还挂着白霜,像是染了满头白发,脸也冻得通红。肯定特别早就等在那里了。
镇上是没有车站的,于父就一直站着吹冷风。看到于真下车,几步走到跟前,结过于真手里的行李箱。好一会儿才说:“瘦了,回家让你妈给你做点好的。”
“没瘦,我想吃爸做的红烧肉”于真笑着回答说。
“哎,走快回家,回家爸就给你做”于父边说边领着于真向摩托车走去。
到家后免不了于母的一番嘘寒问暖,各种吃食轮番投喂。随着在外务工还有上学的都陆续的回来,年味也越来越足了。于真有心提起哥哥于琛,每次都被于父给打岔过去了。
虽然嘴上这么说,于父看着街上跑过的小孩子,眼里的羡慕是骗不了人的。自己的亲儿子哪能不后悔,于母悄悄告诉于真说她爸晚上睡觉还喊她哥的名字呢,于父还专门花心思去了解了这事,说那性向是天生的,不怪儿子。
正文 第二章 回家
第二天难得是个好天气,吃完早饭于真走出门在村里到处转转。现在可以远离喧嚣,远离雾霾。抬头就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远远传来炮竹的响声和小孩的笑声,感觉岁月如此安好。
就像希腊人信奉那个大家都熟悉的寓言故事:一个人在鱼群如梭的海边钓鱼,钓到两条就收竿回家,外国游客问,为什么不多钓两条,他反问,多钓几条干什么。外国游客说,多钓可以卖钱,然后买船,买房,开店,投资。
“然后呢?”他问。
“然后你可以悠闲地晒着太阳在海边钓鱼了。”外国游客说。
“这我现在已经做到。“他说。既然走了一圈大循环还是回到原地,希腊人也就不去辛苦了。这就像于真现在的心态,以前一直努力工作,就是想着年华老去的时候,可以有归园田居般的生活,就像现在这样。
刚在村里闲逛没多久,看见村长家跑出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个自家种的葫芦对准街上正在走路的四个十几岁男非主流,大吼一声:“妖孽,看俺老孙收了你。!”
于真一愣,扑哧一声笑了起来。本来抬手就想吓唬孩子的非主流,听到笑声回头看见于真就开心的说:“姐,你啥时候回来的”。
“昨天下午”于真边应声边招手让小孩过来,小孩是村长的小孙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直跟着爷爷奶奶在家,被宠的天不怕地不怕。低头小声问刚及腰的小胖孩;“壮壮,这人谁呀?”
没等壮壮说话,刚才喊人那个就不干了。“不是吧,真姐,才多长时间没见啊,你就不认识我啦?”边说边向于真走来。
“我知道,你们是西游记里面的妖怪”壮壮边往家里跑边喊,可能是怕挨揍,跑的飞快。
走近后于真才认出来眼前的四个杀马特是谁,乍一看到乡村非主流,几个彩色的脑袋挨在一起,还真有点辣眼睛。
“是超超啊?你们现在打扮的这么时尚,我都有点不敢认了”于真笑着回话,村里大部分都姓于,属于一个宗室,这几个跟于真同一个太爷爷,关系也很好。几年不见,于真还真有点不敢认这几个孩子。
“姐你就别笑话我们了,因为这个发型家里都不让我们进门了,要不然哪能这么早就起来在街上转悠啊。”于凌恺也就是中间那个最胖的那个男孩说到。于父这辈一共兄弟六个,于父排行老大,于凌恺是于真二叔家的孩子,先答话那个是三叔家的长子,家里还有个妹妹。剩下两个低着头不好意思的是四叔和五叔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