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肠我就不蒸了,切了之后丢进锅里煮熟,混着面吃吧。”其实这样也很好吃,面里还有香肠的麻辣味。
“行。”
煎好的荷包蛋盛出来,撕碎的香菇倒进锅里利用煎荷包蛋剩下的油稍微翻炒几下,再将切好的香肠跟荷包蛋一起丢进锅里,倒水,盖上锅盖。
孟一宁又从空间里拿出两厅肥皂快乐水出来,这是上次跟孟重珏交易的。
午饭两人吃得很饱,六个面饼连带汤水吃得干干净净的。
休息了一会儿,太阳不那么大的时候,两人才带着何方易跟何方良两兄弟往田里去。
田边有人在查看自家秧苗的生长情况,田里也有人在弯腰拔生长的水草,不远处还有人在赶想往田里进的鸭子跟鹅。
“去去去,河里不去进田里来,信不信打死你们直接炖了。”
“这谁家的鸭子跟鹅?咋老往田里来。”
“夏三儿家的。”
田这边听着回了一声。
然后就听那人骂骂咧咧的踹了几脚走在最后的一只鸭子。
一时嘎嘎嘎鹅鹅鹅的声音在田边响起,热闹得很。
孟一宁带着何方良两兄弟来到自家的水田边上,“何大哥去把油布揭开看看。”
何方良二话没说的就将鞋袜脱了,裤腿挽高,下到田里去将油布给小心的揭开。
田里见到这边动静的人,都跑了过来看热闹。
一时之间倒是还没人说话。
只是等到何方良将油布揭开的时候,现场的人便惊呼出声。
“这秧苗咋长得这般高。”
“这,乖乖,这不得有五六寸长?”
“我去量量。”刚在田里拔杂草的一个大叔直接下了田来到秧苗边上,伸出巴掌量了量,满脸的震惊,“起码六寸。”
“天,六寸?”
“赵老七你量错没有,当真是六寸?”
赵老七直起身子都没有转头,眼睛一直盯着眼前比他们的秧苗起码多了将近两寸长的秧苗,“我还能量错,不信你们自己来量。”
还当真有人不信的下了田,只是量完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孟一宁倒是没觉得有什么,边上听过孟一宁讲述育秧的好处的夏文泽这会儿也是有些惊讶的。虽然上午宁哥儿就说了秧苗兴许有六寸左右长了,但没亲眼见到,总是会有些怀疑的。
可眼下真的见到了,夏文泽是激动的,他虽然极少下田,但每年村子水田里的秧苗长势,他也是有所见的,不说往年,就说如今他们身周可还都是青绿的秧苗呢。
但无一例外,没有任何一家的秧苗能比他家的秧苗长不说,他家的秧苗看起来就很健壮。
“泽小子,你家这稻种是哪里来的?”
“对对对。”
“跟稻种有啥关系,他家的稻种是我亲眼看到泽小子从村长那里拿来的。”
“那这是跟这撒种的方法有关?”
有人反应了过来,连忙扒拉了一下边上的人来到夏文泽面前,“泽小子,快说说,是不是真跟你家这撒种的方法有关?”
一时之间夏文泽身边围了一圈人,硬是生生的将他边上的孟一宁都给挤开了。
孟一宁无语的翻了个白眼,还不能说啥,这里随便一个都是他们的长辈。
夏文泽见孟一宁没有被一群激动的叔伯们挤到田里,这才在十几双期待的眼睛盯视下,点头,“的确,跟我家这撒种的方法有关。”
确定了答案,十几个大男人很是激动,先是看看已经全露出来的健壮秧苗,又看看夏文泽。
心里又是激动,又是万分后悔。
当时见泽小子家这般折腾时,他们其中还有些人在一边看热闹,说人家浪费种子。
现在看看,人家这秧苗可要比他们水田里的秧苗多长了两寸,一株株的看起来还壮。
不用想,这些秧苗以后好好侍候,结出的稻子也要比他们的好。
当下就有不少人心里动了心思,但看了看人群中的人,还是歇了心思。
听说泽小子家买了不少水田,这些秧苗怕是自己家水田里用都不够。
不少人心里叹息,亏得他们自诩为老庄稼人,竟还是在这里看走了眼,要不说读书人厉害呢。
夏文泽过来将孟一宁拉着,让何方良将揭下的油布收好,来年还能用。
油布的质量都是好的,只要不是特意破坏,一般都能用好几年。
这会儿时间还早,孟一宁脱了鞋袜挽高裤腿,让何方良跟何方易两兄弟看着他是怎么插秧的。
周围的十几个大叔也有些好奇的看着田里的孟一宁,倒是没人怀疑什么,都只以为他是被夏文泽教过怎么插秧。
见他拔了三株秧苗插到了边上的水田里,“何大哥跟易哥儿看明白了吗?就这样三株或者四株秧苗插一起就行,插秧苗时不要太用力,这样容易伤根,插得太深了也不好,也不要用力太轻,不然插得秧苗不稳,容易飘起来。你俩下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