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了个秀才郎君_作者:花落倾语(229)

孟一安见他喝完茶之后便一直沉默不语,关心道:“宁宁怎么了?”对于这个六年未见的弟弟, 孟一安总是有些不知所措的小心翼翼。

孟一宁摇了摇头,“我没事。”

孟一安也不善于言辞,见弟弟不说话,他也不知道要说什么。

夏文泽出声道:“已经午时了, 先吃午饭?”

孟一安立马点头,“对对对,我们先吃饭,宁宁肚子饿了吧。”

“嗯,有点。”孟一宁摸了摸肚子, 还真的有点饿了,早上就吃了一碗粥来着。

孟一安道:“这家茶楼是一位千夫长的家眷开的, 也可以点一些吃食。”说着, 孟一安便起身出去招来了小二, 点了几个常吃的炒菜。

能在卫兵营附近开茶楼酒楼的, 莫不是边关将士的家眷,一般人是不允许在卫兵营附近开店铺的。

孟一宁见孟一安进来,想了想一路拉过来的土豆,便决定不拐弯抹角,要再不说,那些土豆怕是就要发芽了。

无论是留来做种,还是拿来吃,都得尽快处理掉才行。“哥哥,这一路过来,我发现这边的粮食价格上涨了许多,这边今年的秋收不好吗?”

没想到自家弟弟会问这个,孟一安有些诧异,不过这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情,便点了点头,“对,边关这边从去年开始便一直未下过一滴雨,去年尚且还能收获一些粮食,今年却是几乎颗粒无收,这边的粮食全靠朝廷下发,百姓的粮食也都只能从商人那里购买。”

说到这个,孟一安的眉头便微微皱了皱,见弟弟一副耐心倾听的模样,便就跟他多说了几句,“虽说一直有南王压着这边的粮食商人不允许他们涨价太多,但听说今年南方那边迎来了一场冰雹,今秋的粮食也收获不多,因此头两月开始,这边的粮食便一直在上涨。”他们军营还好,因着关外匈奴及各异族的原因,朝廷给他们的军粮并未减少,但边关的普通百姓却一直是半饱甚至食不果腹。

孟一宁问道:“没有别的耐旱的粮食吗?”像是黍米之类的。

孟一安道:“黍米,但因着这边缺水,黍米的产量也比往年减少许多。”

孟一宁若有所思的点头,说话间,点的菜便一一上来了。

孟一安道:“我们先吃。”

“阿泽也吃,不知道这些菜合不合你们的口味。”

孟一宁看了一眼,端上来的几样菜里面,无论是素菜还是荤菜,里面的菜竟然全是干菜,没有一点新鲜的菜。

孟一宁与夏文泽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担忧。

他们一路过来,在泰安城还是有吃到新鲜的绿色蔬菜的,就算是环梁城,也是有的。不过就是价格有点吓人。

没想到玉沙城这边连新鲜蔬菜都没有了吗?

孟一安也有些不好意思,“这边缺水严重,到了这个季节,几乎是没有新鲜蔬菜的。”

孟一宁自然不会介意这个,上手夹了一筷子干豆角炒肉丝,“味道很好。”边关苦寒,这边的菜大多口味重,茱萸虽然自带一股涩味,但这菜里放了一种他也不知道的调味料,反倒是将茱萸的涩味中和了下去,吃起来意外的好吃。

孟一安见他并不是勉强,眼里笑意加深,招呼夏文泽也快吃,“尝尝这个酱驴肉,味道也很好。”

一顿饭吃得三人都很满意,孟一宁是直接被自己哥哥给喂饱的,全程几乎没用他动手夹菜,一边的孟一安见他吃完便就给他夹,碗里就没有空着的时候。

夏文泽无奈又有些酸,但想到这位是自家的大舅哥,便在一边沉默的吃饭。

吃完午饭,孟一安问道:“宁宁你们住在哪里?”

孟一宁说了客栈的名字,孟一安微微点头,心里则是在算着自己手上有多少银钱,能不能在城里给弟弟买一处院子。

这几年他用钱的地方很少,当初走时弟弟千叮咛万嘱咐自己不要寄钱回去,他也知道弟弟为何要这样说。

因此这几年的兵饷以及奖励都被他攒了起来,闲暇时候他偶尔会出来跟同僚喝喝酒吃点饭,别的时候几乎都是在军营里,手上攒了不少的银钱,拿来在城里买一座宅院该是没啥问题的。

不过这话孟一安自然不会说出来,想着回去跟上峰请两天假,先给弟弟在这边住的地方解决了。

这都要十二月了,眼看着还有一个来月就要过年,弟弟肯定是不会回去过年的,过年总不能还待在客栈。

孟一宁这边也在想着明后两天先将住的地方解决了,在玉沙城还得待好几个月,总不能一直住客栈。

兄弟俩的心思几乎同步。

出了茶楼,孟一宁带着自家哥哥回了客栈,想了想,决定将这次来边关的目的先说了。来边关之前他们就有猜测这边日子怕是不好过,只是没想到比他们想的还要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