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的人形外挂_作者:一滴水17(152)

之前飘得忘乎所以的臣子们,方才知道什么叫后悔。

几只被用来儆猴的鸡人头落地,之前反对的大臣们顿时鸦雀无声,战战兢兢,唯恐下一个倒霉的就是自己。

如此,一个月过去。

新政已成定局,晨光普照大地。

这日,恰好是大朝会。

燕晨穿上官服,佩着牙牌,跟在一众臣子身后晃晃悠悠上朝。

鸿胪寺官员引着他们进殿。

皇帝坐在玄金色的龙椅之上,小太子在他身侧,两人皆着朝服。

百官行礼。

礼毕,皇帝先言:“朕感新政推行之不易,欲犒劳肱股之臣。”

右相暗骂一声,随百官点头应是。

于是老皇帝坐在龙椅上,开始一个个提拔官员。

燕晨干站着无趣,左右看看,没成想还跟一张熟悉的脸对上了视线。

石怀广站在不远处,刚受了封,被提拔进了刑部,喜出望外。

燕晨看到他时,他还下意识举起手,像是想打招呼,不过很快又按捺下去收回了手臂。

令燕晨意外的是,除了石怀广,还有一人也受了封赏。

顺远世子,常怀安。

他回忆片刻,方想起来:淮王同样手握兵权,品阶比安武王稍低,是保皇党。

常怀安身为淮王之子,这时候,表面上确实还站在太子这边。

又走了会儿神,很快,燕晨就听到了他的名字。

“翰林院修撰燕晨,封正二品太子少师……”

皇帝还没说完,众大臣就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在人群中寻找,哪一个是这位燕修撰?

修撰是从六品,一下子升成正二品的太子少师,这还得了??

要知道就连刑部侍郎,也就是从三品升到了二品!

这位翰林院修撰,又是何方神圣?

其他人还在找,魏惜棠可是就站在燕晨身后不远处。

他双目通红,气得恨不能当场喷火,瞪着燕晨的背影:姓燕的他凭什么?!

魏惜棠只能在心中无能狂怒,有的人则看得更为透彻一些。

皇帝提拔的这一波人,除了几个掩人耳目的混子,其他很显然,都是对这次改制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

然而连刑部侍郎,都没那个姓燕的修撰,跳得高。

还能是为什么?

殿试的策题还历历在目,燕晨的试卷也有不少人看过。

翰林院、礼部皆与皇帝关系亲近。

但其中也并非没有如魏惜棠这般的杂鱼,或是守不住秘密的大嘴巴。

燕晨的名字,很多人都有印象。

待他淡淡然从百官中走出来谢恩,想起来的人就更多了:

这位,不正是今年那以商户子之身,高中状元的新科状元郎?

前些日子那轰轰烈烈的抄家惨案,还历历在目,一时之间,竟无人上前打断皇帝。

燕晨谢完恩,回皇帝身旁朝他挤眉的小太子一笑,便走回队列中。

一直等到皇帝封赏完。

「奏事」环节开启,才有人躬身走出:“皇上,臣有事启奏!”

这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臣,红袍上绣着孔雀,一双苍老的三角眼朝不由分说瞪向燕晨:

“皇上,臣以为,燕修撰年纪方轻,阅历尚浅,不足以担起教诲太子的重任。”

“皇上,这正是臣想说的!”

陆续又有好几个人站了出来:“皇上,燕修撰年初才得太子殿下授官,就臣所知,其任翰林院期间,几乎无任何建树。”

“皇上您封他为少师,这,这于理不合啊!”

右相等了半天,也没见他们说到点子上,暗斥一声废物。

他上前道:“皇上,臣也有一事要奏。”

老皇帝冷冷瞥他一眼:“何事?”

“皇上。”右相剑指燕晨:“老臣斗胆猜测,此次改制,皇上正是听了燕修撰的撺掇。”

“燕修撰殿试时的答策,老臣曾慕名观之。”

“如今全国上下,混乱不堪。此子身为商户子,却于殿试当中,痛斥商贾,此乃哗众取宠,不孝之举啊!”

右相是铁了心,要把改制当成一次失败的变革。

他确实看过燕晨的答策,只是因其写得并不详细,加上燕晨之前跑去忙棉花的事,因而并未在意此事。

没想到,一失足成千古恨。

右相愤恨地瞪向燕晨。

除他外,还有不少大臣都不知道此事,闻言也都站了出来:“皇上,还请三思!”

“皇上,微臣亦不赞同此事!燕修撰所倡议的改制,实已动摇国之根本……”

一群臣子一个接一个发声,太子都有些坐不住了,担忧地看看皇帝,又看看燕晨。

老皇帝倒是泰然地坐在龙椅上。

他也不接话,只等跟他唱反调的人一人一句,说得无话可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