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武将,若是负责保皇上之平安,定然竭尽全力,眼观八方,耳听六路,不敢怠慢也,更何况擅离职守?”
“故老臣认为,顺远世子与右相,正是此事之最大疑犯!”
老皇帝点点头:“安武王是想说,那枚腰牌,是这两人当中一方,偷走故意陷害于你的?”
“定是如此!”安武王老泪纵横:“皇上英明啊!”
“皇上,老臣愿全力协助您彻查此事,也好早日还老臣一个清白!”
老皇帝心里翻了个白眼:这大白天的,怎么做梦做到他面前来了?
他嘴角一扯:“不必。”
又摆了摆手:“朕已派足人手去查了,安武王若是没别的事,就先回去吧。”
“皇上……”安武王还想再为自己争取一下,老皇帝已端起茶杯,令程棋送他出殿。
太子也起身去送他。
按辈分算,安武王算他的叔叔。
至于常怀安,太子与他接触不算多,以往对其印象:是个气宇不凡的好将才。
现在嘛……
其实不用安武王特意过来挑拨,他也知道对方不是个好人。
早在皇太后的诞辰开始之前,小太子就听说了,从崇明传过来的那些流言。
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谁让燕晨身边有一个王吉呢?
那些故事,不少都是王吉编出来的。
而王吉,一开始又是皇帝派去观察燕晨的。
得知常怀安竟然偷燕太师家中的布匹后,对于王吉编造的这些东西,这对皇家父子都是一个态度:
干得漂亮!
帝王、太子也是人,是人就有亲疏远近,也具备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本性。
身为太师的小迷弟,太子甚至还自掏腰包,给了王吉不少赏赐。
当时,他是这么跟王吉说的:“老师性情纯粹正直,心胸豁达,不爱跟人计较,自然会有人当他好欺负,你往后再接再厉,切不可让人欺辱了老师。”
王吉想起了苏州那晚,燕大人在床上仰卧起坐、扼腕叹息的样子。
不爱跟人计较……
他欲言又止,但对着小太子紧随其后,赏下的重礼。
王吉笑逐颜开,一下什么都忘了:“殿下说得极是,如燕大人这般性子的人,确实极易被小人蹬鼻子上脸。”
“殿下放心,属下定然会处处留意,照顾好大人!”
既然立下了誓言,王吉说到做到。
谁在暗地里说大人坏话,传播对大人不利的言论,他都给记了下来。
小本子上,写得密密麻麻。
就连这次燕晨过来告状…不是,分享情报。
王吉也担心自家大人说不清楚,或者是说得太委婉,给常怀安留情面,也想跟着过来。
被燕晨拒绝,他还失望得不行。
在偏殿等了好长时间,燕晨已经从「安武王来干什么」,想到「属下最近受了什么刺激,天天拿着个本子碎碎念」,再到「怎么才能让长姐放弃做饭给他吃」……
终于,有人轻轻叩门,召他进殿。
燕晨走出偏殿,恰能看见远处安武王离去的背影。
老皇帝很爱下棋,见他来了,又令程棋摆上棋盘,一对二虐完两个菜鸡,才聊起正事。
燕晨将燕灵川和墨香,撞到常怀安的事情一说。
燕晨:“微臣以为,皇上您遇刺一事,常侍卫或许未参与,却定然事先知情。”
“知情不报,且刻意放纵其为之。”
“此乃,助纣为虐。”燕晨冷声斥道:“应当再予追责!”
也许是他一脸「我替皇上生气」的表情太有感染力,也许是他带来了有说服力的证据。
总之,虽然燕太师说的话,和安武王说的基本是一个意思。
但老皇帝和太子听了,却是完全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
二人深以为然地点头:“燕太师说得有理。”
老皇帝更是招手,让程棋向都察院追加命令:细查常怀安。
他之前也怀疑常怀安,但重点还是在右相、敏妃等人身上。
程棋领了命,敬佩地看一眼燕太师。
他心中腹诽:若是安武王没走,看见这对皇家父子的区别对待,怕是要气死吧?
燕晨恰好与他对上视线,朝他淡淡一笑。
后者颔首出殿,不由自主擦了擦额角,总觉得燕太师方才,像是读懂了他心声似的。
细查常怀安的命令下去后,没过多久,都察院就给出了结果。
这次行刺,虽说出乎燕晨的预料。
但归根究底,楠枫还是因为他的出现和一连串动作,打乱了右相、三皇子等人的节奏。
由于准备时间不充分,他们甚至是抱着成王败寇的必死决心,做出的抉择。
都察院的人,在三皇子殿内,查出了伪造的「换储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