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其外[重生]_作者:夕夕里(150)

2018-04-19 夕夕里

  岁月,对有些人残酷,对有些人却格外宽容。

  他虚弱地咳了一声,道:“朕虽然昏庸,但到底与叶相做了十几年君臣,叶相想要什么,朕知道,只要你肯相助太子登基,把皇位坐稳,你手里这道圣旨,也随你写。”

  叶岩柏这才抬起眼眸,郑重承诺道:“臣,必当竭尽全力,辅佐太子殿下登基。”

  庆宗帝合上眼眸,刚要命他们退下,却听叶岩柏道:“臣以为,陛下并非昏庸。”

  “哦?”

  叶岩柏道:“臣曾听家父提起过,当年先皇并不属意于陛下,认为陛下平庸,守不住江山。但臣以为,乱世之后名不聊生,正是该休养生息,富国养民,因为陛下施行仁政,所以近十年来,大邱国泰民安,越发富饶。试想,若先皇离世后,由太子殿下接手江山,以其激进的个性,势必横扫九州,纵横大陆,番邦蛮夷固然闻风丧胆,但大邱的子民,却并不能安居乐业。”

  “容臣说句不敬的话,太子殿下雄才伟略,却缺了几分人性,而陛下您虽然缺了才华抱负,却有一颗怜悯之心。所以臣以为,陛下您并不昏庸,后世史书,自会给您公道。”

  室内烛火微晃,良久,庆宗帝嗓音沙哑道:“都退下吧。”

  无人看到,帝王的眼角隐有泪痕。

  ==========

  出了皇宫,叶岩柏提了十几年的心终于放回原处。有了这道圣旨,他们一家老小,可以摘得干干净净,再不必提心吊胆过日子。

  不过在此之前,还需要先谋划一番,皇上的病情眼看就要瞒不住了,多则三五日,少则过了今夜,到了那个时候,京城里势必大乱,宫外有明王和贤王,宫内有六皇子和七皇子,因还没到出宫建府的年纪,消息会更灵通一些。

  他回了府,把大儿子叫到书房,将圣旨递给他看。

  叶重晖展开那张空白的圣旨,先是一愣,接着便了然,道:“陛下竟能想出这个法子,可见有几分谋略。”

  叶岩柏抿了口茶水,叹道:“这世上,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有的人有大才,如你与太子这般,有的人有大志,如安成郡主和刘晋云那般,有的人无才无志,只求中庸之道,此道最难得,乃大智若愚是也。”

  叶重晖微微颔首,道:“孩儿受教了。”

  “晖儿,你似乎对陛下寿数将近一事,并不感到讶异。”

  叶重晖淡道:“这几日早朝,陛下偶尔会有衰颓之相,故而孩儿有此猜想。”

  叶岩柏将杯盏放下,道:“既然如此,可想好应对之策了。”

  “孩儿以为,以不变应万变,乃上策。如今太子在塞北,京中并无根基,但他有两大优势,是其他皇子所不及的,一则,他手握兵权,孟老将军离世后,孟家军效命于太子殿下,其二,朝中武将的支持。自先皇起,朝中重文轻武已久,文官固然快意,但武将积怨已久,太子殿下在军中与将士们同吃同住,军心所向,武将想提高在朝中的地位,势必会选择扶持太子殿下上位。”

  “你的意思是,太子殿下需等京中发丧,再归京。”

  叶重晖道:“否则,名不正言不顺。陛下尚在,他兵临城下,与兵谏无异,会成为攻诘的把柄,即便顺利登基,日后史书上也要记下一笔,可若不带兵,怕是到不了京城,就被害了。”

  “但若回来得迟了,京中大局已定,岂不是更加名不正,言不顺。”

  “这就要看那封真正的遗诏,能不能藏好。”

  第73章 归来

  正如叶岩柏所推测,不过三两日, 庆宗帝病重垂危之事便瞒不住, 暗流涌动的京城,开始真正陷入夺嫡的争斗中。

  因太子在外征战多年, 许多人已经不把他放在眼里,皇后虽在, 但她娘家唯一的哥哥不争气,混了这么些年, 还是个微末小官, 根本帮衬不上。

  明王在朝中根基不可谓不深,他十五岁旁听朝政, 如今已有十来年,又占了“长子”的名号,六部中礼部与吏部是他的人,因此圣上这一病,改立明王为太子的呼声越高。

  好在有叶岩柏在前面压着,否则那一册册的奏折入了庆宗帝的眼,还不把他活活气死。

  他翻开几册奏章随意扫了两眼,无非说太子“无功无德, 只有莽夫之勇”,难当国祚。

  叶岩柏嗤笑一声, 虽然他也不喜欢顾琛,却也不敢说,那位殿下“只有莽夫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