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白千里手下的人因为白千里与蒋家、黎王的同盟在朝堂上声援蒋家的时候,经常会给人这些人都是蒋家嫡系的错觉。
这中错觉和新帝对兄弟的宽容留住了冲着从龙之功追随黎王的人。
因为从龙之功追随黎王的人,看重的未必是黎王本人,而是黎王手中的筹码。
在这些人看来,先帝长子的身份是黎王的筹码,蒋家兴盛是黎王的筹码,新帝对蒋太后的尊重和对黎王的忍耐、宽容也是黎王的筹码。
只要黎王的筹码没有减少,在出现更好的选择之前,他们都愿意用实际行动助黎王保持地位并以此与黎王维持关系。
他们始终保持当初决定追随黎王的时的想法,与黎王互相成就。他们先帮黎王稳定地位甚至更进一步,再依靠黎王谋求功名利禄。
黎王被莫岣砍头后,这些人冲着从龙之功追随黎王的人立刻心生退意。
不仅黎王背负毒杀先帝的罪名,黎王一系全都被宗室除名,他们继续跟着蒋家与新帝对抗,还不如直接投诚新帝,趁着新帝还没有自己的班底,努力成为新帝的心腹。
随着随波逐流的人在先帝登基的人跑路,想赌从龙之功的人在黎王伏诛后跑路,焱光朝时期‘蒋半朝’的势力已经失去大半。
因为白千里始终没正式与蒋家撕破脸,她的心腹还愿意与蒋家的人虚以为蛇,才显得蒋家的‘断尾求生’尚且算不上元气大伤。
如今蒋家人尽数被关入大理寺,蒋太后身上也背负数条大罪自身难保,甚至连太后之位都不稳妥。
蒋家尚未被牵连在内的嫡系,在明知无法与痛恨蒋家的人对抗的情况下,免不得要明哲保身或者通过背刺蒋太后、蒋太师等首恶的方式赎罪。
往后拖的时间越久,蒋家越以奢求难求生路。
这件事如同纪新雪所预料的那般闹到年尾。
初时新帝还因为蒋太师曾经的功劳和苦劳,不愿意相信蒋太师的中中恶行,请清河郡王世子重新调查蒋家的罪证,务必不能让老臣蒙冤。
清河郡王世子沉默的带走手掌厚的折子,再次因为蒋家的案子求见新帝时,带去两个手掌厚的折子。
经过半个月的细致调查,蒋家的罪名非但没有减少,反而翻倍增加,牵连进蒋家大案中的人数也再次翻倍,其中包括原本没有被蒋家和蒋太后牵连的德康长公主。
新帝看到德康长公主的数十条大罪,气得砸了最喜欢的砚台,怒言绝不允许任何人借着蒋太后和蒋家欺辱先帝的嫡长女,命令莫岣亲自带领金吾卫彻查德康长公主的罪名。
如果金吾卫的调查结果证明德康长公主无辜,他就罢免所有参与审问蒋案官员的官职。
距离长平元年只剩十天的时候,大理寺和金吾卫同时结案,清河郡王世子带着用箱子才能装下的口供和卷宗求见新帝。
在金吾卫和所有审问蒋案官员的努力下,不仅德康长公主的罪名超级加倍,蒋太师和蒋太后等人的罪名也再度累积。
新帝气得拂袖而去,看都没看箱子中的口供和卷宗。
急于对蒋派斩草除根的崔太保、白千里等人却容不得新帝逃避,皆在第二日的大朝会上请求新帝在年前为蒋案定案,莫要将其留到长平元年。
鲜少出现在朝堂上的清河郡王也代表宗室要求新帝下令毁去蒋太后的玉碟,废除蒋氏的太后之位,将其贬为庶人。
新帝虎目含泪,按照大理寺三轮审查蒋案的结果,给所有被牵扯其中的人定罪。
在新帝的坚持下,蒋家人虽恶贯满盈,但无一人被赐死,连流放的地方都不在边疆苦寒之地而是被分别流放到关内道矿场。
为了平息朝臣的不满,新帝只能再加上,所有被牵连进蒋案之人皆遇赦不赦,但凡有罪者,三代以后才可离开矿场,五代以后才可以入朝为官。
新帝对待蒋家尚且如此宽容,对待蒋太后和德康长公主时更不忍心轻易定罪,奈何宗室和朝臣态度强硬,新帝只能忍痛下旨。
命宗室族长清河郡王毁去蒋氏玉碟,从此再无焱光帝元后,只有继后苏氏。
朝臣们主张赐死庶人蒋氏,新帝却觉得过于残忍,他想要继续奉养蒋氏,与朝臣们进行数轮商议,不得不同意让蒋氏移居冷宫禁足,免得脏了历代太后所居的宁寿宫。
轮到德康长公主时,新帝和朝臣们又难以说服对方,陷入僵持。
朝臣们的底线是过继德康长公主,将其贬为庶人,与当初的伊王和振王一样,圈禁在皇陵附近。
必须让德康长公主和蒋氏一样,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
新帝却觉得德康长公主被歹人蛊惑才会行差踏错,罪不至于圈禁在皇陵那等苦寒之地。况且德康长公主从出生起就是金尊玉贵的先帝嫡长女,怎么可能受得了被过继然后贬为庶人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