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夫人倒是可以,理由呢?
接下来的时间里,纪新雪始终都在想这件事。
他后知后觉的开始庆幸。
还好虞珩听劝,一口咬定是世子夫人突然挡在他前面,他是想要避开世子夫人才会摔倒。
虞珩若是说他觉得膝盖剧痛才会踉跄,哪怕有膝盖上的痕迹作证,恐怕最后也难逃‘因为害怕被惩罚,所以诬陷世子夫人。’的罪名。
没人会觉得信阳郡王的独女,英国公世子夫人会用如此上不得台面的手段陷害隔房还没她的长子年纪大的侄子。
反而是小郡王这个年纪,正是为了逃避惩罚什么事都能做的出来的时候。
.
随着宗室族长清河郡王入府,首日宴的宾客便全部到齐。
纪新雪不想再去后院看王妃的脸色,干脆跟在纪屿身后去前院。
如果可以选择,他倒是更想去苏娴那里看看正在自闭的小郡王如今怎么样,会不会委屈的躲在被子里哭。
趁着还没正式开宴,纪屿带着纪新雪依次去拜访前来赴宴的宗室长辈。
纪氏的帝位从武宁帝到焱光帝已经是第四代,宗室的人口却不多。
武宁帝出身前朝世家,世代掌握北疆纪家军,她的长姐是前朝末帝的皇后,当时的纪氏也能算得上是枝繁叶茂。
可惜从武宁帝出生起,纪氏的情况就越来越糟糕。
末帝爱妃频出,宫中纪皇后和太子地位难稳。
北疆战事吃紧,朝堂却为一己私欲克扣军饷补给。
某日,忽然有人告发纪氏通敌,朝廷将纪氏所有女眷都软禁在府内,只有与未婚夫在外跑马的武宁帝逃脱在外。
未婚夫不会为武宁帝连累家族却也不忍武宁帝回去送死,亲自送武宁帝前往北疆去找父兄。
武宁帝到达北疆后,北疆已经打了胜仗,代价是纪氏男丁皆战死沙场。
几日后,长安的消息传到北疆,朝廷已经查清楚,纪氏通敌是被冤枉,准备放了纪氏女眷,没想到幽禁纪氏女眷的地方突然起火,竟然一个活口都没留下。
宫中纪皇后不肯接受现实已经疯癫,皇帝为了补偿纪氏,决定不废纪皇后的后位,只是不允许纪皇后出凤藻宫。另外封纪氏唯一活下来的纪缨为忠义公主。
武宁帝誓死不愿意回长安,选择留在北疆守孝,与始终陪伴她未婚夫成亲,生下长女虞卿,逐渐代替亡父成为纪家军的新统帅。
期间武宁帝为了完全掌握纪家军,不得不效仿男子‘纳妾’,去争取异姓人的认可。
但武宁帝毕竟是女子,想要孩子就要自己生,损伤身体又浪费时间,所以留下的子女并不多。
只有虞卿和三个儿子。
长子血脉已断,第二个儿子留下清河郡王和信阳郡王两脉,第三个儿子是乾元帝。
乾元帝倒是子嗣丰茂,他在位末年却发生前朝余孽围攻猎场之事。乾元帝本人没事,他的儿孙们却死的七七八八,只有两个皇子得以幸免。
建兴帝与帝后琴瑟和鸣,留下的子嗣本就不多,焱光帝登基后又狠狠的‘清洗’了一番,男丁一律没有留下,公主也都战战兢兢的缩在公主府中,轻易不敢出门走动。
如今宗室中,除了焱光帝的皇子们,唯有还没长成的小郡王,祖上会投胎的信阳郡王和祖上不仅会投胎还很努力的清河郡王最有脸面。
其他宗室大部分都是连封地都没有,只能用吉祥有寓意的字作封号,等着皇帝养活的水货,比如焱光帝的女儿们,德康公主、德婉公主、德惠公主。
因此纪屿主要是带着纪新雪认识清河郡王和信阳郡王以及他们的家眷。
其中清河郡王辈分最高,算是焱光帝的叔叔。他明面上还是宗室族长,实际早就将手中的事物都交给嗣王,专注于含饴弄孙,隔三差五去已经被分出去的儿女府上坐坐,好不快活。
信阳郡王比清河郡王小一辈,与焱光帝同辈,比起只要天气好,万事无所谓的清河郡王,信阳郡王看上去格外疲惫,明明比清河郡王小五岁,却看上去比清河郡王苍老不少。
清河郡王做了大半辈子的族长,最喜欢见到宗室小辈,他将最近正喜爱的琥珀串子摘下来给纪新雪带上,“好孩子,你的好日子在后头呢。”
纪新雪谢过清河郡王又依次与清河郡王的家眷见礼,差点成为人形八宝架,光是头上的簪子就多了七八个。
惹得清河郡王指着纪新雪大笑,连声让纪屿找锦盒来,别累坏纪新雪。
信阳郡王和他的家眷同样出手大方,态度却没有清河郡王和蔼。
不,是在面对纪屿的时候和蔼,对待纪新雪只有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