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朝臣对前朝余孽的警惕,陡然提升到最高的程度。
长平帝令人敲锣打鼓告知百姓前朝余孽的存在,提醒百姓小心被前朝余孽蛊惑之后。百姓的表现,也没让人失望。
朝代灭亡之前,通常会先经历几个昏君,留下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小故事。
消息传到民间仅半日,这些已经快消失的小故事就再次出现在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口中。
末帝的酒池肉林。
前朝将军自知无法拦住敌军,先杀城中百姓为自己陪葬。
末帝的宠妃听闻少女的鲜血能令青春永驻,特意养了一屋子的少女,专门用来放血。
……
只有虞朝百姓想不到的荒唐事,没有怕遭天谴的疯子。
虞朝百姓正安享富足平淡的生活,本就会下意识的敌视有可能令他们的生活发生改变的人。前朝又留下如此多的恐怖故事,更是让虞朝百姓想起祖辈所受的苦楚,对前朝余孽又惧又恨。
仍旧习惯于在洗漱完毕时朝长安方向跪拜的百姓,又多了个习惯。请求给长平帝冰龙玉佩的建兴帝保佑长平帝,早日剿灭前朝余孽。
消息传到北疆,早有准备的纪敏嫣立刻发布新令。
从即日起,不允许新柔然明王部落的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与虞朝商人任何交易。
但凡将从长城市场购买的虞朝物品,以任何方式交易或赠送给明王部落的人,皆视为明王的同盟、虞朝的敌人。
这些人享有与前朝余孽相同的待遇,不能进入长城市场的同时,长城市场也会禁止草原其他部落与这些人交易。
一边是似敌似友的虞朝,一边是帮助他们翻身做主的明王,草原的新可汗几乎没有犹豫,就选择站在明王那边。
别以为他想不明白,虞朝的物资虽好,但无论是只能以虞朝的定价,购买虞朝的物资。还是眼睁睁的看着大笔金银流入长城内、又要花费大量的人手去抢夺煤和石油,都是在消耗自身,壮大虞朝。
不能听虞朝的命令。
虞朝的货物,他也要!
新柔然的岁王,乌洛兰吉科与草原可汗的想法相同,但他看明王不顺眼许久,完全没有为明王出头的想法。
可汗说旧柔然始终在草原坚守,哪怕遭遇突厥人再多的侮辱,也没想过退缩,所以有资格享受最大的胜利果实。
那明王又是凭什么与他平起平坐?
他手下有五万将士、数不清的牛羊。
如果没有他和他的将士,即使可汗能暂时逃脱突厥的控制,也不可能立刻完成反杀。
乌洛兰吉科认为,可汗应该给他一人之下的荣耀。
但是可汗没有。
无论是封爵的顺序,草场、奴隶的分配,可汗都明显偏向那个汉人、
凭什么?
他的汉人谋士说的对,应该趁强大的虞朝对草原的异类恨之入骨的时候,先除去这个异类。
然后再与可汗计较,究竟是满嘴突厥语的旧柔然更配称为柔然正统,还是从不为奴的新柔然,更能彰显柔然世代传承的铁血。
岁王表面应承草原可汗的要求,与王庭和明王部落合击位于长城外的市场,让虞朝人见识柔然族的刚强。
等到出兵的时候,他却以各种理由拖延进程,远远的坠在队伍的最后,时不时的朝明王射冷箭。
岁王的嘴角勾起惬意的弧度偶。
这个废物除了花言巧语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能悄无声息杀光突厥王族的暗卫营却委实不错。
跟着废物可惜,不如并入柔然铁骑。
半个月之后,草原的新可汗铩羽而归。
关内军成功的在长城外伏击柔然军队两次,击退柔然军队的攻城五次。
以勇猛著称的王庭铁骑冲在最前面,损失惨重。
明王部落的主要战斗力是几代人积攒下的刺客,极不擅长战场冲锋。其余士兵大多是各种俘虏,拉到战场上,没在关键时刻扯后腿就算是烧高香,几乎没有肉盾之外的作用。
即使明王察觉到不对劲,立刻改变策略,命令手下的士兵停止冲锋,在侧翼骚扰,仍旧损失许多俘虏。
刚开始的时候,岁王部落还有过即将冲锋的布置。
眼见王庭铁骑冲不动,明王部落又拉的像是明目张胆的摆烂。
岁王想到这场战事的契机是虞朝针对明王,突然腻歪的厉害,自觉不能像草原可汗那样做冤大头。
他立刻改变策略,变身后勤将军,带领手下将士为前方战场的人呐喊助威。
偶尔闲得心中发慌时,就搭弓寻找明王的身影,及时为对方补充箭矢。
因为岁王过于生猛,又有世家安排的人频频朝明王放冷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