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烈不满的瞥一眼京墨:
“商量事情干嘛要到客房来商量,没个规矩。”
“……”颜清和魏殊寒不语,同时看向京墨。
京墨却不理会,看着他们直接撇开这个话题说起正事来:
“等下我会直接去护卫军大营审问薛家双子,然后尽快去寻找封君策的下落。”
说到这里看向独孤烈:
“魏将军和清儿会跟着王爷一起进皇城,先回烈王府让禁卫军给王府解禁之后才去见国主,把该处理的事情处理清楚,有独孤孝和妙先生在,证据确凿,那些阴谋诡计不会嫁祸道王爷身上的。”
“……嗯,”独孤烈点头,见他直接说起正事也不好发飙,便也认真说起自己的想法来:
“入了宫所有对本王不利的谣言自会不攻自破,只是,要当面拆穿国相和独孤孝以及妙先生的阴谋,我需当着诸位世子的面来做,也不知道他们此刻到哪里了,情况如何……”
魏殊寒适时在一旁插话:
“五位世子前日凌晨已经回到帝都,只是未得圣诏也无法进宫,自行安顿在王府上,五位王爷在世子们回来后便没有再入宫,据说病得不清,请来巫医都说毒入膏肓回天无力了。”
“嗯,”独孤烈皱起眉头,沉思片刻点头:
“既然这样,那事不宜迟,派人分别到王府传话,就说下午后让他们到宫门前等待,本王带他们入宫,其他的等到回了烈王府见了禁卫军再做打算。”
魏殊寒:
“好,一切听王爷安排,诸位世子受传言影响,都说要让烈王给个说法,一起入宫当面说清,这样正合他们的意,我与护卫军统领会率领护卫军护送王爷入宫。”
独孤烈拱手:“有劳了。”
然后转向颜清:
“事情解决清楚前,本王会一直待在宫里,烈王府的事宜就劳烦清公子了。”
颜清点头:
“王爷客气了,承蒙王爷信任,我和其他人便在烈王府等候王爷消息吧。”
“嗯。”
几人又讨论了一些细枝末节,魏殊寒和颜清便暂时离开了客房,京墨下楼后端了些食物返回房间,就看到刚才还面带微笑的独孤烈,一张脸冷若冰霜的冲他瞪眼。
京墨当做没看到,把几样简单的吃食放到他面前:
“你肚子该饿了,吃些东西吧。”
“你……”独孤烈气得咬牙切齿:
“有外人在你刚才就不能提醒一下我!”
害他在颜清面前出糗,他的脸迟早被他这个不懂规矩的王妃给丢光。
京墨面带微笑:
“难得你对我撒娇,我说了你便不会了……有什么关系,清儿和殊寒又不是外人。”
性子傲的人,也就在某些特殊气氛中才会放下身段服软,尤其是像独孤烈这种说句好话都想找茬的人,一大早起来就跟他撒娇太难得了。
“……”
独孤烈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骂不出口又气不过,便把头转到一边去,他才没有撒娇好嘛,只是刚醒来精神有点不集中而已。
京墨拿起筷子加了菜送到他面前:
“我喂你。”
“唔……”独孤烈把东西吃下后将筷子夺了过来,“不用你喂,我自己吃。”
京墨笑了笑:
“这么容易上情绪,以后做了一国之君该如何是好?”
独孤烈气鼓鼓的怼他翻白眼:
“我也就在你面前容易上火了,谁让你总是惹我生气。”
京墨手肘搁在桌面上撑着下巴看他:
“那就好,我便放心了。”
“哼。”
……
独孤烈吃过东西,京墨将魏殊寒刚才带来的封君策的替身蛊拿出来交给他,独孤烈看后表情严肃道:
“不死也差不多了……”
说着拿出装着两颗药丸的小瓷瓶,想了想连同替身蛊一起交回给京墨,认真而冷静的嘱咐:
“你找到他后给他用下瓶子里的两颗药丸,有助于保护心脉,至于替身蛊……你等下去审问薛家双子的时候,让其中一个吞下去,替身强一些,活下来的几率便会大一点。”
他以前不屑于做这种事情,但现在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做得再过分也是那些人罪有应得。
京墨点头:“好,我知道了,本来也没打算轻易放过他们。”
独孤烈吐出一口气:
“只要没断气,你就一定要把他带回来,有口气在,我便有办法给他续命,他若出了事,皇姊就撑不下去了。”
京墨把东西收好,听他这么说忍不住道:
“我听说世子跟王妃的关系很淡薄,可是真的?”
第五十三章 回宫
“……”
京墨的话让独孤烈眉头蹙了蹙,片刻后才点头道:
“确实淡薄,封君策是明亲王软禁皇姊强迫她生下来的,自然亲近不起来……可是,这些年来,每次我去看她,她说得最多的是封君策,说他的好,说他优秀,说他深明大义,说她以他为傲……”
“女人的感情总是敏感复杂些,皇姊虽然一生困顿在明亲王的牢笼之下,但明亲王对她是真的好,常年累月下来说一丝动摇都没有是不可能的……”
说到这里,转眼看向眉头轻蹙表情复杂的京墨,才又叹气道:
“无论她面上对封君策多么的淡泊疏离,她也是爱着封君策的,就算她陪着明亲王不得善终给明亲王府赎罪,也不希望封君策出事,我给了她一对同心蛊,就算天枢国帝君免了明亲王的死罪,她也会给魏家一个公道的。”
独孤烈说到后面的时候红了眼眶,同心蛊一旦下了便无法解开,他拒绝了很久,但皇姊甚至因为这个对他下跪,他只好亲手练了同心蛊给她。
如果说,封君策做的一切是为了让明亲王府留一条生路,那王妃所做的只是为了封君策能在这场动荡之中平安的活下去。
“……”
京墨对这件事不好多说,就算明亲王妃和封君策再无辜,也是明亲王的错,既然明亲王把他们拖下了水,他们就无法全身而退,外人能做的也仅仅是同情而已。
魏家的事情背后是先帝的猜疑,明亲王的野心在那一个时期成了先帝一把趁手的剑,就算他有着无可奈何的苦衷,也改变不了他跟长安王养私兵勾结外邦的事实。
养私兵这件事一旦让帝君知道,蓄意谋反的罪名是洗不掉了,谋反之罪本是诛九族的事情,但,明亲王出身皇室,且王妃还是异邦公主,要诛九族是不可能的了,等待他的将是:
被驱出皇族族谱,剥夺封号,查抄封府,其本人和府上眷属仆从一律处死弃乱葬堆,不得入殓。
虽然长安王已死,但要是这件事查出来,长安王遗孤也跟明亲王府同罪,都将被处死。
除非帝君不知道这件事情,可这样一来,帝君不知道这件事的话,没有这么严重的罪名,明亲王是很难被定死罪的。
魏家的事情不能全部推到明亲王身上,帝君就算再怎么想帮助魏家给魏家补偿,也不可能把先帝翻出来让天下人指着棺材骂。
所以,这件事到最后,多半会被压下去,弄个君臣之间两厢为难的局面让时间去淡化。
明亲王妃显然知道其中利害关系,既能明白帝君的难处,也知道魏家的冤屈不能简单的平反就能抹过去。
既然长安王能以死保下长安王府,那么,她和明亲王若是死了,加上封君策对帝君的忠诚,说不定最后的结果会好一点。
她和明亲王在帝君为难之前死掉,既能保住皇家颜面,又能给魏家一个交代,魏殊寒和封镜逸君臣之间的隔阂也会少些……
想通了这些,京墨不由得在心里称赞明亲王妃的深明大义和聪慧睿智。
两人相对沉默了许久,各有所思,独孤烈揉揉眉心无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