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打开一看。
立时就有人大惊。
几个人围拢在一起指指点点。
“好诗,好诗!”
不少人不明所以都只能干看着不知道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人群中窃窃私语,都在议论到底怎么回事!
裁判要打分了。
这时突然有史官捧了一个托盘到裁判面前。
“史大儒,有人给您送来东西,交代小的这是您要的!”
史官刚才还莫名其妙,这个时候裁判要什么东西啊!
可是这五位裁判都是当世大儒,哪一位也惹不起。
人家说要东西,就只能照办。
史官刚才也偷偷看过,就是一件衣服,没什么特别的,他还暗自猜测,是不是史大儒有些凉,需要添加衣物。
也就急急忙忙送过来。
史大儒脸色一变,掀开托盘上的遮巾,就看到了那件衣服,手指骤然抓紧衣服,脸色白了一白。
史官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吓得一动不敢动。
旁边的几位看史大儒不动弹,都纷纷追问。
“先生,要衣物干什么?今日是有些天凉,可是……”
没说下去,是觉得史大儒身上的衣服似乎没有不妥,厚度还相当。
史大儒摇摇头,“没事,我刚才有些不适,身上冷就让家人送件衣服来,结果现在又好多了!没事,没事,我们继续继续!”
把衣服让书童收起。
几个人又转回到比试上面。
顾晟推了推简明月,“不太对,应该是有问题!”
简明月也有同感。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这个时候已经不能随意改变什么,只能见机行事。
比试诗词和她一个有了几千年文化底蕴熏陶的现代人来比这个,自己其实是胜之不武。
可是她需要赢,黑曜石对她和顾晟太重要了。
她不会放弃自己要胜利就的决心。
开始评分。
大家都紧张的看着分数榜。
很快有人来张贴。
出乎意料的是,简明月竟然和八国使节团的使者诗词不相上下,比分相同。
所有人哗然。
他们想象中的胜利又没有了。
可是接下来张贴出来两人的试卷,就气坏了一众读书人。
诗好,诗坏,普通百姓不知道,可是读书人是干什么的,他们日日所做的就是学问,看诗词的好坏还是有些功夫,写不出来好诗,可是分辨好诗还是可以的。
看看简明月的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万里随便金鸑鷟,三台仍借玉连钱。
话浮酒影彤霞灿,日照衫光瑞色鲜。
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
三首诗每一首都是意境不同,描写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写的应试张榜和金戈铁马读书之乐,细腻形象,描写的入木三分,当然这也是简明月尽量选取了符合当下的诗词,要是拿出那些沁园春之类的名诗,估计更是一鸣惊人。
就这样的三首诗也足够惊艳了所有人。
指着这样的诗,成元国的书生,还有诸国过来看热闹的书生都是惊叹,小小年纪就胸怀天下,这样的意境,这样的入木三分的描述,要是只能平分秋色,所有人都不由得去看八国使节团的使者另外的三首诗。
想看看平分秋色的另外三首诗是什么样的,毕竟可以做到平局就是绝对有一战之力,一较高下的人物,谁不想看看这样的诗词是什么的风采,难得一见的平局。
只是众人越看越是气愤,不禁指着榜上诗词大声叫骂。
“裁判怎么当的,这是什么裁判?眼睛瞎了吗?”
“这样的也能平局,还可以分数平均,这裁判是不是收了八国使节团的人送的贿赂,这么明显的差距还能分数一样,这不是有问题是什么?”
“可是裁判里有流书先生,流书先生应该不是那种不讲公正的人,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既然如此!为什么明明这么明显的差别,这诗词要是也能和李南王的诗词相提并论,那我的诗词也能拿来流芳百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