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关家的六零日常_作者:紫羿叶子(243)

  再过几天,就是互联网的春天了,后世最牛的几家公司,都给互联网有关系,但是从一开始,明子就一点儿没有想过掺和这里面的生意。

  因为她不懂,是真的不懂。又太高科技,太商业化。她是真的完全不懂,也不敢冒险,后世成功的人是很成功,但是淘汰的人更是多到数都数不清。可能每一个小小的意外,就会让一家本来很有前途的公司倒闭。明子不想害人,也不想害自己。在真正的新科技面前,她突然变得很保守,不想挣快钱了,那钱太大,她怕烫着手。

  郝建国的工作简直不要太清闲了,他闲得每天没事儿就自己找活儿干去,帮着搬东西啦,买东西啦,反正能用得着他的事儿,都跟着忙活,比明子都忙。

  大哥从南岛回来的时候,已经五月了。成果不错,看样子挺满意的,回来就开始张罗着收粮。到北面的大米之乡去收购,这些年,断断续续的,也没断了收粮的生意,只是都做熟了,不再用大哥亲自去管了,都是小粮贩子把粮食收上来直接送到马场,够一定数量了,组织几辆车,往酒厂或是饲料厂一送,就完事儿了。二姐夫在马场这么多年,这些活儿早都干老了。

  大哥做事向来谨小慎微的,他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大批量的收粮的,既使看好了,也是先尝试着收一点,卖着看看。

  要说在买卖上,大哥最信任的人,那非大姐夫莫属了。所以,这回去南岛开米店,大哥就没想用别人,粮食开运的时候,他就带着大姐夫和小周走了。人是坐飞机走的,比粮食到得早,之前回来的时候把小吴留在那边儿了,小吴比小周活泛,大哥让他留在那边儿处理店面和接货的事儿。

  房子回来之前就租好了,这段时间,小吴也收拾好了,有个店面的样子了。米店儿嘛,不用太花哨,有一把称就能开张。

  粮运过去之后半个月,明子给大哥打电话,问生意怎么样,大哥说还可以。大米卖得挺好。

  那就好。

  两个月之后,大哥就打回来电话,让小文哥在这边儿继续收粮,那边儿大米卖完了。

  八月,学生们放暑假的时候,大哥和大姐夫特意回家了一趟。因为飞鸿要结婚了。跟海燕两个省了两年的钱,把房子装修好了。又等到了暑假,他们两个都有时间了,才开始筹备婚礼,买东西。

  这是下一辈的第一个婚礼,几个当姨的都跟着忙活,明子离得远,不总在身边儿。只能经济上支援了。给飞鸿买了个大彩电,当是结婚礼物。小文哥跟老嫂给买了冰箱。大哥跟大嫂给买了空调。二姐给买了洗衣机和床,三姐给买了沙发,老姐给买了茶几和电视柜。迎亲的时候,又每人给了一千块的红包。

  四个姨加上两个舅舅,家里面的大件电器就给买齐了。小两口装修之后,实际用不上花多少钱了。家里就收拾得漂漂亮亮,什么都不缺了。

  婚礼的那天,下了好大的雨,参加婚礼的人都浇得不轻。

  海燕家离得远,接亲去得特别早,早上四点多就出发了,明子是接亲的成员之一,头一天就通宵没睡了,晚上给飞鸿收拾布置新房就折腾到十点多,回到家,二三十号坐堂客儿,都是老亲,大家伙热热闹闹的说话唠磕,感觉没多大一会儿呢,天就亮了。也甭睡了,真接洗了一把脸,收拾了一下就出发接亲去了。

  时代在进步,婚礼也跟过去不完全一样了。礼还是那些礼,只是车啊,新人的行头啊这些硬件儿上都完成了跳跃式的升级。小年轻儿们闹洞房也闹得更凶。花样儿更多一些。

  因为下大雨,能省的步骤都省了。只有屋里行礼的部分全套举行了。

  海燕给婆婆带花儿的时候,那声妈喊的那叫一个脆,不愧是当老师的,声儿就是亮堂,也是早都熟悉了,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情绪。大姐给准备了一万零一块钱的改口钱。取万里挑一的意思。

  看看,这就是进步,明子他们这一辈儿结婚的时候,有个百里挑一就算是富足人家了。

  婚宴是在关家庄办的,明子是想要赞助的,大姐夫没同意,到底把成本钱给了。人家说的也对,关家下一辈十几个孩子呢,都赞助下来,要破产了。还有一个原因,孩子的婚姻,本来是当父母的责任,不让都让当姨的当舅的包办了呀,会让人笑话的。

  也对。

  没必要在这些小事上计较。

  所以,大姐给钱的时候,明子就示意会计把钱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