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关家的六零日常_作者:紫羿叶子(50)

  三姨家里五个儿子,江边儿上地还总被淹,十年里得有三四年颗粒无收,只能靠野菜和江里的鱼虾活命。也是穷得不行。拿这些东西,也能帮着他家缓一缓。再说了,这又是大姐夫又是外甥的,三姨家免不了得破费请吃吃饭啥的,别给人家添负担。

  明子爹出民工一共走了两个多月,期间一直没回家。二姨家的三哥和四哥倒是都回来过,年轻,精力旺盛,在当地借个自行车,骑上几个小时回家也不觉得累。第二天一大早再赶回去,还不能耽误工。

  两人回来都拿了不少鱼回来。都是三姨父和他家大小子打的,在家里用木桶养了好几天攒够数了,就让他们送回来。

  那鱼肯定是给明子家和二姨家准备的。

  三哥回来那次,给明子家送来了满满一筐鱼,有大有小,还有蛤蜊啥的。四哥回来那次,给了大半筐,一斤以上的鱼基本没见着,蛤蜊得占了一半。

  明子娘也没说什么,都是人家的心意。

  明子就觉得,这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得还真对。后来再想想,也是啊,三哥性子像二姨,老实本分,心善到有些软弱。四哥嘛,除了长得像二姨,别的,还真没有像的地方。要说起来四哥那长相,还真是,明子活了两辈子了,上辈子资讯爆炸,什么样儿的帅哥没见过啊。那在明子看来,四哥也绝对算得上帅哥了,还是大帅哥,长的是真精神啊。

  至于是不是相由心生啥的,明子就呵呵了……

  明子爹不在家,家里的活儿就是爷爷和二姐是主力了。爷爷今年六十六了,身体特别硬朗,但是毕竟年岁摆在那里了。好在,夏天也算是农闲时间,并没有多少农活儿要干,就是园子里瓜果蔬菜除除草浇浇水啥的。地里也是锄草,但是并不用每天都去。平常爷爷干得最多的活儿还是捡粪肥。

  高官屯小,整个屯子范围内的坝长也不到五百米,几天就修完了。高官屯的引松坝就修在明子家的门前,跟明子家的园子只隔了中间一条两米多宽的土路。其实严格说起来,修也都不能叫坝,只是挖了个宽四五米,深七八米的大水沟罢了。每天有几百个民工在干活儿,都是外地过来的,不知道上面是怎么想的,不让民工在当地干活儿。

  水沟挖完了,两边儿的土啥的,收拾得实在算不上太干净,这些事儿人家修坝的可不会管。只能生产队自己处理了,生产队要求全部社员都要参加劳动,收拾沟边儿的废土。明子爹不在家,就剩下二姐和爷爷是社员了。爷爷原本只是看看库房喂喂猪的,这回也得跟着一起干活儿。

  有一天上午,爷爷正在挑土,突然身边停下个人,叫住他。那人看穿着就是个干部,四十岁上下,慈眉善目的,推着自行车,“老爷子,跟您打听个道儿,三道沟怎么走啊?”

  “沿着这条大坝沟一直往东走,过了两个屯子,你再打听,往北去就是了。”爷爷很热心的给他指路。

  “你今年多大岁数啦?怎么还在干这些活呢?”那人没有马上就走,反而跟明子爷爷攀谈起来。

  “六十六啦。生产队统一出工,不干不行啊。”

  “您都六十六了,还在生产队呢啊?”

  “家里就一个儿子,劳力少。”

  “啊,这样吧,大爷,您老今儿个帮我指了路,我得谢谢您哪,今天晌午我请您吃饭吧?等我去三道沟办完事儿回来,咱们还在这儿汇合,中不?”

  “啊?”爷爷有点懵,不过是指个路,一句话的事儿,这是要闹哪样啊?

  “那咱们就说好啦,我在这儿等您老哈。咱们晌午见。”那人说完,也不给明子爷爷拒绝的机会,上了自行车就走了。

  爷爷被这莫名其妙的善意弄得心里没底了,明子爹就不在家,他也没人能商量。就去问高队长。“他二姨父,你说可咋整啊?”

  “他请你吃饭,那就去呗。怕什么呀,咱也不图他什么,也没啥让他惦记的东西。”二姨父倒是干脆。

  爷爷一想,也是,自己就是再普通不过的小老头儿,人家能图他啥,那就去呗。反正不吃白不吃。

  于是那天中午,爷爷就去了跟那人约好的地方。

  那人也没带爷爷去哪吃饭,也是,这年头儿连个饭馆子都不带有的,又是农村,上哪吃饭去啊。他是自带了几包点心来的,就坐在路边儿上,跟爷爷一边儿吃一边唠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