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媳_作者:乡村原野(396)

2018-05-03 乡村原野

  她也不顾自己的事了,急切要进京,告诉王妃。
  惠娘急忙劝她,说这事王妃肯定有主张,让她别冲动,又兴致勃勃地说起在京城的朋友,“苏相的女儿苏姑娘,人很聪明大方的,也没架子。还有许多姑娘,你这一进京,肯定能交许多朋友,渐渐的心情就开朗了……”
  送陆君如上京的事,都是惠娘一手操办的,梁心铭从那天后,就没有再见陆君如。她是县令,又是男人,若是太过关注陆君如,会被误认为别有用心。
  陆君如后悔了,不想走。
  她私心里想着,若是能和惠娘一块伺候梁心铭,做妾她也甘愿的。可是,梁心铭根本不见她,显然看不上她;惠娘对她又好,她怎能给惠娘添堵呢?
  唉,她残花败柳之身,哪配得上梁县令!
  陆君如走的那天,梁心铭和惠娘送到城门外。
  回来后,惠娘问她:“你觉得她能帮到我们吗?”
  梁心铭道:“多少总能起点作用。”


第275章 进宫
  陆君如此去京城,是否能助她促成一些事,她没有绝对把握。若能,可算是意外之喜。
  转眼几个月过去,到了年底。
  朱雀王府派人送来年礼和陆君如的书信,一是感谢梁心铭的救命之恩,二是接应赵寅。
  陆君如的信是写给惠娘的,她让惠娘转告梁心铭:说王妃听了她的事后,也很触动。世子这样容易被女人骗了,王妃很警惕,对孟清泉戒心加重。她还说,暂没见到孟清泉,不然大耳刮子扇那贱人。
  惠娘看后,噗嗤一声笑了。
  她亲自将信送给梁心铭看。
  梁心铭询问赵家来人,得知王亨和赵寅一月前断了音讯,王家和赵家都派人南下接应,担心警惕不已。
  溟州路途遥远,她除了等待,别无办法。
  非常时期,她更要保护好自己。
  梁心铭高声叫:“赵护卫。”
  赵子仪忙进来:“大人有何吩咐?”
  梁心铭吩咐道:“即日起,全县戒备,外松内紧!”
  目前,除了县衙的衙役们,她手上只有赵子仪等十来个护卫,还有一个赵九在暗中保护。想惜命,必须发动最底层的百姓。因此她在全县各个交通要道、大小村镇、码头都发展了眼线,归卿陌管理。有任何可疑情况,都第一时间报给赵子仪。为此,她专门拨了一笔银钱用做眼线的活动经费。
  有钱就是好办事,她也有自己的“爪牙”了,县衙对面卖馄饨的邱伯、酒馆的五嫂,都是眼线。
  年后,靖康帝接到威海大将军耿忠的奏报,确认了王亨和赵寅在一次海上行动中失踪,下落不明。
  靖康帝大惊:王亨和赵寅,一个文臣,一个武将,都是朝廷首屈一指的年少有为官员,他绝对不能失去这两个人。他一面下旨责令溟州地方官员全力寻找那二人,一面派出一队龙禁卫,赶赴溟州追查下落。
  王家和赵家更不用说,高手尽出。
  二月,左端阳还朝。
  三月,吴慈进宫,封为贵人。
  吴慈去年十月中旬去松山慈安寺借了一静室,为生病的祖母抄经、斋戒祈福,不是抄三五天,而是整整三个月。冬至那日,靖康帝在松山祭天,一切闲杂人等全部清出,吴慈也暂时回避,出城到水月庵继续抄经。
  祭天后,靖康帝在慈安寺斋戒三日。斋戒诵经期间,他发现了吴慈供在佛前的经文,乃欧阳询的欧体楷书。
  靖康帝最爱欧体书法,见那字迹甚为秀气,便问方丈,此经文是何人所抄,方丈便告诉皇帝说是吏部尚书吴珪的女儿吴姑娘在此为祖母祈福所抄。
  靖康帝听说吴慈斋戒三个月,暗赞她孝心可嘉,不由来了兴致,命人将她抄的所有经文拿来翻看。看后发现,吴慈的书法功底很不错,且抄的极认真。若是连续看,看不出字迹变化;但若将某天的经文和几天后的对比,便能看出明显长进,由此可窥见她抄经虔诚,而非做样子。
  吴慈的字在她那个年纪的女孩子里算出类拔萃了,但靖康帝见多识广,便是每三年的殿试墨卷,哪一个字不好?他感兴趣的是这经文背后的女子。不禁浮想联翩,脑海里浮现一个贞静的少女临窗写字的画面,还有灯下抄经的剪影,心生一股冲动,想见见这个少女。
  皇帝斋戒结束,吴慈重新回到慈安寺,继续抄经祈福。
  某日,她正在窗下抄经,忽有强烈的被窥视感,抬头一看,窗外站着一贵气青年,正目光炯炯地看着她。她先是一怔,接着,脸颊不可遏制地飞红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