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媳_作者:乡村原野(418)

2018-05-03 乡村原野

  ……
  君臣在“天宫”上谈论民间百姓生活,各种感叹和感触,靖康帝兴致不减,都忘了时辰。
  董贵妃在宫中数年,很了解帝王心,听梁心铭说李山家的园子伺候的如何好、西瓜如何甜、炒蚕豆如何香,皇上听得十分投入,好像很馋的样子,便道:“皇上,臣妾也想种菜试试。伺候花草是怡情养性,不如种些瓜果蔬菜。一来可以体会百姓疾苦;二来自己种的,想必吃着更甜。”
  靖康帝眼睛一亮,立即赞同道:“贵妃既有这主意,等开春就种起来。在哪种好呢?没地儿呀。”
  董贵妃出主意道:“就在臣妾宫中,把殿后那块花圃给挖了,也不糟蹋花儿,都装花盆里去,到时候就放菜地边上。有花儿有菜,相得益彰!”
  靖康帝忙道:“好!就是这样。让太监宫女们帮忙,贵妃千万别累着了。朕有空就过去瞧瞧。”
  董贵妃微笑道:“皇上别急,等种起来再请皇上过去。臣妾既然起了头,怎么也要把这菜园子给弄起来,让皇上亲眼见识到民间的生活,体会民生疾苦。”
  靖康帝拍着贵妃手道:“还是爱妃懂朕!”
  梁心铭在旁看得叹为观止:这深宫的争宠手段,她算是见识到了。她可不认为董贵妃真的对种菜感兴趣,可皇帝感兴趣,董贵妃便会认真学。“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这董贵妃是个聪明的,知道别出蹊径。如果她这菜种成了,并因此吸引皇上经常过去,对她心怀敬爱,这件事必将成为深宫妃子争宠的典范。有史记载养蚕织布的发明人是皇帝的元妃嫘祖,董贵妃种个菜算什么呢!
  董贵妃见好就收,起身道:“皇上和梁县令谈大事,臣妾不打扰了,去看看晚膳准备如何。”
  靖康帝道:“辛苦爱妃了。”
  ……
  梁心铭在香雪海用过晚膳才出宫。
  靖康帝说过两日再招她进宫。
  临别时,梁心铭才问起王亨。
  靖康帝说王亨还有事未了,暂未回京,赵寅先回来了。
  梁心铭见他不肯说详情,只得按捺下焦急的心情出宫了,等明日去王家拜会老太太,再细打听。
  当晚,靖康帝去了董贵妃宫中。
  吴贵人听说此事后,愤恨不平:她父亲是吏部尚书,对王家、对梁心铭无不周到。上次湖州官员的替换,父亲帮了王亨多大忙?梁心铭不来奉承她,倒替董贵妃说好话,真是不知好歹!董贵妃重新获宠,她将岌岌可危。
  吴慈想起孟清泉的话“等你进了宫,会发现很多事不像表面看的简单”,忽然就有些理解她了。
  吴慈觉得处境堪忧,暗自思谋对策。
  再说梁心铭,将修路的大事敲定后,一心要打听王亨的消息。次日,她便去王家拜访。老太太和王夫人见了她,中午留她吃饭。王谏也从衙门回来,亲自作陪。
  饭后,两人去书房喝茶谈话。
  关于王亨,王谏并没有透露其行踪,只说平安无事,让梁心铭不必担忧,然后便追问她修路的事。
  说到底,他还是怀疑梁心铭能力。
  他问:“这工程你能保证?”
  梁心铭道:“不能!”
  一句话说的王谏差点跳起来,亏得他经历过大风浪,硬生生压制住了,一脸平静地问:“那你为何敢接旨?”
  梁心铭道:“若论修路,下官是不怕的,就怕有人从中破坏。恩师从京城杀到岷州,从岷州又杀到湖州,得罪太多人。他们动不了王家,就都冲着下官去了。”
  她的意思很明显:要王谏庇护她。
  她明面上是王亨的门生,暗地里是王家媳妇;她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追本溯源也是从王家开始的,当公公的更是脱不了责任,现在儿媳有事,公公不出力,谁出力?
  拉也要把他拉下水!
  王谏在政务上敏锐的很,岂不明白梁心铭的意思!
  他触及梁心铭黑蒙蒙带期盼的眼眸,感到一阵心虚羞愧——儿子把人家好好一个清雅如玉的书生、“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变成了“男宠”,造孽哟!
  儿子造孽,老子偿还!
  他当即保证道:“你只管修路,其他事不用担心。”
  即日起,他要派人盯住徽州,就像去年盯住湖州一样。不过,这涉及王家实力,他不想对梁心铭说太细。
  梁心铭满意道:“那就好。这工程归工部管辖,还要劳烦尚书大人为下官盯着点,各方面能及时通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