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媳_作者:乡村原野(50)

2018-05-03 乡村原野

  另一个丫鬟也忙凑过来瞧,看了都夸好。
  惠娘又笑道:“这是夫君特地为我画的。我们的衣裳普通,不适合绣许多花,顶多在领口、胸口和下摆绣些点缀。姑娘们什么花样没见过!我想着:若姑娘偶然想绣个简单素雅的,这个能用上。夫君他平常不大画的……”
  橘彩眉开眼笑道:“我们明白!我们很喜欢呢。”
  另一个也道:“多谢梁奶奶!”
  惠娘满意地笑了。
  她不用银钱打赏她们,一是舍不得银钱,二是怕打赏少了她们也看不上眼。这几个花样子却是梁解元亲手画的,且是为妻子画的,既清雅又体面还满含深情。
  果然,这一招合了橘彩二女的心意。
  两人像得了重赏似的,谢了又谢;又打着王亨的名头,去厨房拿了许多点心吃食和果子等,包好了送给李惠娘,说是给梁姑娘带在路上吃的;又亲热地送她们到大门口。
  橘彩道:“梁解元是我们大爷的门生,以后两家也是要常来往的。梁奶奶不定哪天还来王家做客……”
  李惠娘道:“那是。有机会我们肯定要来的。”
  梁心铭想:就算没机会,找机会也要回来!
  出了别苑,梁心铭看向河边,一八角亭静静伫立在前方,匾额上“馨香亭”三个字,笔锋稚嫩,她太熟悉了。
  她的心微微一痛。
  眼前景致,物是人非!
  洪飞催她,她狠心转身。
  当下,众人上了船,从水路转向湖州,再从湖州景江逆流而上,先水路后陆路,向西北京城进发。
  梁心铭对明年的春闱很重视,丝毫不敢报侥幸心理。
  从古至今,考试这个东西,有才的人未必能考上;考上的人也未必就一定比别人有才,窍门多着呢。


第35章 又见玉鸳鸯
  在途中,她虚心向洪飞讨教,又问朝廷人事、可能担任本次会试主考官的人有哪些,以及他们的脾气喜好等等。
  洪飞见她谦逊好学,也乐意指点她。
  经过交谈,洪飞发现梁心铭的才学比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却并不自傲,洪飞大为赞赏,觉得她为人踏实,加上都是年轻人,一来二去的,就像朋友一样相处起来。
  李惠娘极有眼色,每日亲自伺候茶饭,因周大人晕船,她变着法儿地做各种可口开胃的饮食孝敬。
  这让周大人和洪飞都很满意,赞她贤惠。
  等周大人晕船症状减轻后,也常出来,为梁心铭讲解历次科举见闻、评论文章和政事。
  周大人道:“明年春闱,主考官不是礼部尚书崔大人,便是翰林学士李扬李大人。崔尚书喜爱老成持重的文风。新帝登基那年,朝廷开恩科,一举子名叫张望,诗文书法都好,在乡试中也是得了解元,人人都说他才高八斗,是能夺状元的。会试时,崔大人觉得他策论观点太过激进,评论认为:通篇文字激昂,确实振奋人心,然而,国家大事非同儿戏,不是凭书生意气就能解决的。若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与纸上谈兵的赵括有何不同?容易误国。因此,只给了个末流。若非爱惜他才华,希望他能改进,说不定名落孙山。”
  梁心铭听了凛然,默默记在心头。
  她没有问周大人,那篇文章是否真的纸上谈兵。
  因为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大凡激进的观点,在实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而坚持推行的结果,谁也无法预料。
  不论哪个朝代,革新永远是个敏感的话题。
  革新,也未必就一定都正确。
  她又问道:“李扬李大人呢?”
  周大人道:“李大人便要宽容的多……”
  这一路下来,梁心铭获益匪浅。
  他们也谈到王亨,梁心铭知道了王亨更多事。
  洪飞奇怪,王亨为何一直没赶上来呢?
  眼看就要到京城了,他打趣道:“王大人还说要照拂青云,如今连人影都没有,如何照应!莫不是他故意躲着?青云,你便跟着我回家去。等明日我羞他。”
  梁心铭道:“不敢劳烦房师。”
  洪飞道:“这等小事,什么劳烦!”
  梁心铭道:“学生准备去徽州会馆。巡抚大人临行前给了两封手书,学生去找同乡,打算租个院子住。”
  洪飞想,读书人都是有傲气的,梁心铭手里有些银子,租房子比住在别人家自在,也就不再勉强他。